北城二千 作品

第95章 孫幫爺背鍋

“咚…咚…咚……”

 黃昏,伴隨暮鼓聲響起,朱高煦也來到了宋國公府,並熟練地翻身下馬,將赤驩交給了羽林左衛其它百戶所的兄弟照顧。

 他沒有阻礙的走進了宋國公府內,如朱元璋說的一樣,穎國公府雖然不准他入內,但宋國公府的大門依舊為他敞開。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敞開還能維持多久……

 不知懷著什麼心情,他一步步走上了臺階,走進了院子。

 興許是看到了朱高煦的不對勁,平日裡常與他說話的馮府管事只是遠遠作揖,而後便快步走入了後院。

 不多時,在朱高煦剛剛走入正廳的時候,馮勝便與馮府管事先後從耳門走入正廳,顯然一直關心著傅友德的近況。

 只可惜,當他看到朱高煦的這番模樣時,他心裡便心知肚明的嘆了一口氣。

 “國公……”

 朱高煦見馮勝走出,起身作揖,而後道出了他今日在穎國公府及武英殿內的諸多事宜。

 朱允炆笑著回答,不僅同意擱置傅友德和馮勝的事情,甚至提起了其它勳侯。

 想要從河西打到西域尤為困難,從河中跨過西域打擊河西更是難上加難。

 “這六七萬人人吃馬嚼,三個月耗費糧秣恐怕不下百萬石,別失八里能否供應尚成問題。”

 坐在步輿上,朱元璋低垂著眼簾在想某些事情,朱允炆則是眼觀鼻、鼻觀心,但實際上注意力都放在了朱元璋的身上。

 至於他為什麼有這份自信,那就不得不感謝朱高煦了……

 他護送朱高煦走出了國公府,至於馮勝則是眺望著朱高煦的背影,眼中情感複雜。

 見朱元璋這樣,朱允炆不由有些尷尬,只能在心底猜想對方想法來掩飾。

 “孫兒以為,只要在別失八里佈置行商,暗地裡蒐羅情報,想來西虜鬧不出什麼花樣。”

 馮勝去過這個時代的河西走廊和敦煌一帶,自然是瞭解這個時代大明西北的氣候與環境。

 “更何況,陝西行都司及陝西都司擁兵十餘萬,那北虜即便舉三十萬眾叩邊,怕是也難以在轉瞬間擊垮我西北精銳。”

 “爺爺,高煦今年才十五,有些少年心性是自然的,您何須與他一般見識……”

 遲疑片刻,多觀察了些許的東宮太監也作揖回禮,並在之後一步三回頭的帶著兩名殿前豹韜衛兵卒離去。

 “……”聽到朱元璋的話,朱允炆臉上笑容僵硬了片刻,但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笑著說道:

 “我這爺爺,真是拿捏人的一把好手……”

 其實,便是朱高煦自己也知道,帖木兒根本無法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因為這個時代的西域,其環境根本就不適合大軍縱橫,哪怕走北邊的歐亞草原,可行性也比這條路線高數倍。

 “況且我並不擔心此事被人揭破,因為它本就是真的。”

 “此外,孫兒認為應當下旨著西平侯沐春與都督僉事何福洪備兵,待秋收之後出兵將四府不服王化的土司蕩除,以安邊疆民生。”

 老朱恐怕就是抓住了他的這一點,才敢公然派人傳口諭給他。

 朱元璋與朱允炆同時瞧著那太監離開的背影,爺孫二人心中既有高興,又有些難過。

 “我知道了……”聽出了話外之音的馮勝表示清楚了朱高煦的暗示,朱高煦見狀也起身:“天色已晚,我也就不久留了。”

 除此之外,大明還有陝西、寧夏、四川可以作為二線支援,能在第一時間收攏起來的可戰之兵不會少於十萬。

 不過,朱高煦根本沒想用帖木兒嚇出老朱,他只是試探老朱的心思罷了。

 起先馮勝還能忍耐著性子,但當他聽到朱高煦與朱元璋、朱允炆在武英殿對峙的時候,饒是他這南征北討一輩子的人傑,也忍不住的為朱高煦捏了把汗。

 “我……”朱高煦按照武英殿上的藉口,重複解釋了一遍。

 想到這裡,朱元璋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了朱高煦的背影,以及今日朱高煦與自己對峙時那堅毅的模樣。

 只是這樣的事情只有參與過西北作戰的人才能瞭解,而老朱雖然瞭解一些,但畢竟不多。

 “即便別失八里能夠供應,恐怕也難以長期保持,而我軍以逸待勞,勢當對其迎頭痛擊。”

 這樣的變化,便是東宮太監及兩名殿前豹韜衛兵卒都有些錯愕。

 “雲南那邊來了消息,永昌、大理及元江、臨安府境內又發現了五座金銀礦和兩座銅礦,這件事情你可知曉了?”

 朱允炆下意識看向朱元璋,卻與朱元璋那目光撞到了一起,下意識轉移了目光。

 暮鼓聲已停,除非有大事,不然內外廷太監是不得出宮的,這也是朱高煦緊張的原因,畢竟今日他所做的事情確實有些逾越。

 “兩位國公及諸位勳侯居功甚偉,理當頤養天年……”

 “難不成西邊真的出了一個瘋子?”馮勝忍不住猜想,可下一秒他便將這個想法拋出腦後。

 也在他往家裡趕的時候,武英殿內也隨著暮鼓聲的敲響而開始散場。

 作為一個爺爺,他很喜歡朱高煦的那份堅毅和果敢,但作為一名皇帝,他很不喜歡朱高煦今日的作風。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後,受到牽連而被處死的人很多,而李善長與這件事情一直有牽扯,但結果是他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只要朱元璋下了殺心,他完全可以從傅友德和馮勝之中選出一人賜死。

 朱允炆的想法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步驟也沒有問題,只是他的話說完後,朱元璋卻未在第一時間回應他,而是繼續保持沉默。

 自家那孫子的脾氣和作風若不被打壓幾分,恐怕日後便無人能壓得住了……

 “用一個郡王的位置,換二位多活一段時間,這筆交易難道不值當嗎?”

 想到這裡,馮勝沉默了許久,他沒想到自己跟了朱元璋那麼多年都沒能看透他,朱高煦不過十五歲便已經摸到了他性格的邊上。

 不管怎麼看,朱元璋對李善長都已經算是仁至義盡,畢竟這十年他一直在為李善長扛著朝堂上的壓力。

 “嗯……”老朱應了一聲,緊接著交代:“這些地方蠻子甚多,漢民鮮少……”

 朱允炆高興為終於能打壓朱高煦而高興,卻又為朱高煦是否會一氣之下回北方,致使自己失了他看山點礦的本領而難過。

 “伱明日代我上早朝,與百官們商量著如何來弄。”

 “況且,即便我這般做了,但具體結果如何,還是得看爺爺那邊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