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89章 燕府三寶

“伴君如伴虎,有權就是好,想讓誰背黑鍋,誰就得背,可憐我前世幫領導背黑鍋,這一世還得幫老朱背黑鍋。”

 “下輩子,爺當個王八算求了,一輩子揹著個殼!”

 右順門甬道內,朱高煦一邊在心底嘀嘀咕咕,一邊暗罵老朱和朱允炆。

 他這才發現,自從入了武英殿以來,他不是在幫人背黑鍋的路上,就是在背黑鍋的時候。

 這次明明是晉王搞的事情,但是從老朱的安排來看,老朱乾脆瞞著朱允炆,試圖想把黑鍋往自己身上扣。

 都不用走到東宮,朱高煦就能猜到等會朱允炆聽到自己傳話後的表情。

 “你倒是想幫兒子背鍋,但你孫子不敢恨你,到頭來,別怪到我這傳話的人身上就行。”

 朱高煦罵罵咧咧的穿過右順門甬道,出現在他眼前的則是奉天門廣場和豐天城門樓前的五龍橋。

 這門除了重要節日和朝會時會打開外,其它大多時候都是關著的,不過朱高煦也懶得看著風景。

 他穿過了奉天門廣場,走左順門來到了文華殿前廣場。

 “倘若晉王被剪除了羽翼,亦或者薨逝於太原,那則是能如此前所說一般,以六師伐逆臣,諸藩皆俯。”

 “此外,民間亦有楊士奇、解縉、鬍子貞、吳勤、聶鉉、黃伯器等儒生在江南各地講學傳播,想來用不了多久就能將此事傳遍江南。”

 “明天與他見面得招呼一聲,讓他換個稱呼……”

 “殿下,太孫有請!”

 朱高煦記得前世網上吹水的時候看過關於“五千年氣溫變化”的文章,宋代以前的氣溫普遍比後世高零點五到一點五度,而南宋以後的氣溫,普遍比後世低零點五到一點五度。

 “如果只是這樣,那大哥可以放心了,稍許你恐怕就能收到宮裡的聖諭了。”

 “先生此前說的‘蘇松賦稅抵鈔’一事,可安排妥當了?”

 “呵呵、先生才是真正的自謙。”朱允炆笑著扶起黃子澄雙臂,同時目光閃爍:

 朱高煦入殿便作揖行禮,朱允炆也如往常一樣笑臉相迎,站在他旁邊的文臣則是起身對朱高煦作揖。

 饒是朱高煦這個冒牌貨,也不由有幾分感動,因此笑著回道:

 在他走出後,諸多春和殿的宮女太監紛紛入內伺候朱允炆起居。

 他轉身便往車上小跑,那“矯健”的身姿,看呆了坐在後院門口的朱高燧。

 見狀,朱高煦也起身拍了拍屁股上那不存在的灰塵,在兵卒的帶路下走進春和宮。

 不過以朱高煦個人估計來看,洪武年間的南京城氣溫恐怕也就二十四五度罷了。

 坐在馬凳上,朱高煦看了看湛藍的天空。

 “因此,臣以為可以進一步拉攏他,以防日後燕長子熾有不臣之心。”

 只是出乎他預料的是,他在騎馬入巷後,便見到了後門的燕府馬車,以及坐在後門臺階上的朱高燧。

 “倒是燕二子若無變動,這輩子也就只能止步於郡王,已經是百尺竿頭,無法再進一步。”

 “先生果然是我之肱骨,若無先生,我必然要做出一些傻事來。”

 想到這裡,朱允炆換上笑臉,走到朱高煦跟前牽起他的手:“煦弟,爺爺讓你傳話的時候,可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一場大雪,導致接近兩億畝農業耕地減產,兩千多萬畝絕收,上億人受災。

 這期間,朱高熾也開口道:“上次的事情過後,我一直擔心你,聽得你入了武英殿理政,我倒也緩了一口氣,但還是放心不下,想來看看你。”

 朱高煦點頭:“知道,但我不能說,你也不能聽。”

 除此之外,過低的溫度會影響降水會導致旱災,造成森林減少,植被破壞,一旦遇到降水增加就會是水災,對農業破壞很大,這也是十三到十九世紀,世界人相食記載比較多的原因。

 黃子澄闡述了他的看法,這也贏得了朱允炆的認同。

 “高煦?”

 那一年正好趕上舉辦奧運,結果同年二十個省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

 “郡王本無兵權,若是削藩將他們父親的兵權削給他們,那必然有大部分郡王站在朝廷這邊。”

 “臣剛才的話,不過是更一進步幫您打消想法罷了。”

 黃子澄破天荒的為朱高煦說起了好話,更進而分析道:

 礙於朱元璋的話,他不敢直接返回穎國公府,只能硬著頭皮騎赤驩回了府軍前衛坊。

 見朱高煦來了,朱高燧起身不耐煩的對馬車內說話,呼吸間馬車車門也打開,朱高熾從車上走了下來。

 由於春和宮是儲君所居,因此建築面積廣袤,活脫脫是一個縮小版的紫禁城,很容易在其中走失。

 “從此處看來,那燕二子,恐怕也是打著分燕府護衛的心思,不然他終身都只是一個無權郡王。”

 瞧著他的背影,朱允炆轉身回了春和殿內,黃子澄也對門口候著的太監宮女發話:“一刻鐘後再進來。”

 “煦弟來了啊,不知爺爺派你傳來了什麼話。”

 黃子澄這次倒是正確了一次,朱允炆聞言也略微頷首,不得不承認黃子澄的話。

 朱高煦沒有去過明代的北方,但前身的記憶裡有北方的景象。

 朱高煦的念想還沒想完,那前去通傳的兵卒便小跑出來,對坐在馬凳上的朱高煦作揖回稟。

 “不過以他們的性格來看,除了我那不安分的三叔,其它幾位叔叔恐怕也不敢說什麼。”

 回過神來的朱高煦見狀也連忙作揖,解釋道:“臣弟是在想如何與大兄說。”

 片刻後,當馬車消失在巷裡,朱高煦才搖頭走進後院,邊走邊搖頭:

 朱高煦看了一眼天色,提醒了朱高熾一嘴。

 說到激動處,朱允炆不由站了起來:“一個朱高煦已經足夠礙眼了,現在又多出三個未來世子。”

 對於這個大明版理想主義者,朱高煦說不恨那是騙人的。

 “呵呵……”見朱高熾這樣,朱高煦只能將朱元璋召他們三府嫡長理政的事情說了出來。

 黃子澄漂亮話說了一大堆,但最後這句話卻還是沒有放棄武力削藩,而這也深得朱允炆之心。

 正因如此,許多地方衙門都會差發百姓在驛道兩側種樹,並且禁止砍伐。

 “剛才臣所說的話,都是介於晉王在世的做法。”

 他徒步走回了西華門,牽上吃飽喝足的赤驩便離開了西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