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43章 春和不和

春和殿內,聽著朱允炆那略帶笑聲的話,朱高熾只覺得汗流浹背,耳邊只剩下了自己的心跳聲。

 此刻的他只後悔自己沒和朱高煦談論考校的事情,如果談論了,那他現在也不至於毫無對策。

 只是這樣的想法僅是一閃而過,因為幾個呼吸後朱高熾便轉身作揖,一臉慚愧:

 “不瞞殿下,臣弟也是剛剛知道高煦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可否讓臣弟湊近閱覽?”

 “熾弟請便。”朱允炆談笑抬手,示意朱高熾可以往前去一些。

 朱高熾見狀,回禮之後便上前湊近看起了自家弟弟所寫的這篇《削藩論》。

 不得不說,這篇文章從開篇到結尾都寫得有理有據,不僅滿足了朱元璋想要塞王守邊的想法,還根據漢代的推恩令來將藩王手中兵權一點點的分撥抽離。

 作為一個王子,朱高熾很清楚大明的藩王制度與歷朝歷代皆不相同。

 大明的藩王沒有封國土地,因此漢代推恩令不能硬套在大明身上。

 不過經過朱高煦這麼一改,那一些子嗣較多的藩王,恐怕只需要兩代人,便能將兵權削弱到極致。

 像燕王府這種只有三個王子的藩王,頂多就是三代人的時間,燕王能直轄的兵馬便不足千人。

 等到第四代,那恐怕連百餘名護衛都湊不齊。

 可以說,這是妥妥的明代版推恩令,很適合大明的國情。

 如果朱高熾自己是皇帝,恐怕也會樂於採納這個辦法。

 只是朱高熾很清楚,這個辦法只能讓朱元璋高興,而不能讓朱允炆高興。

 作為相伴一年有餘的伴讀,朱高熾很清楚朱允炆想要的是什麼。

 他年輕氣盛,自然是不願意花費幾十、上百年時間來實施這樣緩慢的辦法。

 他想要的,是一口氣將藩王問題解決,然後再實現他心中所想的其它計劃。

 朱高熾不懂朱元璋,但他懂朱允炆。

 “這篇文章雖好,但始終速度太慢,高煦還是有些瞻前顧後。”

 知道了朱允炆想聽什麼話後,朱高熾自然撿著他想聽的話來說。

 果然,在聽到朱高熾的結論後,朱允炆臉上的笑意更甚,不過這次的笑意沒有了那種讓人寒芒在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