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25章 春和宮內

“你是說,皇爺爺將穎國公召回京城了……”

 紫禁城春和宮內,一名太監低頭作揖,而在他面前則是一名四十餘歲的文官,以及正在擺弄筆墨的朱允炆。

 朱允炆一手持筆練習書法,一邊頭也不抬的詢問這名太監。

 “回殿下,是如此。”

 “好,你退下吧。”得到了答案,朱允炆便頭也不抬的示意這太監退下,而那文官也示意左右太監、宮女退下。

 待眾人徹底退出宮外,這名文臣才對朱允炆作揖:

 “殿下,陛下此舉,恐怕……”

 文臣話說到一半,似乎覺得不能這麼說,因此收了回來。

 不等他再說,朱允炆卻放下了筆,轉身從書架上拿出了一本《漢書》。

 “傅友德和我那三叔還有沒有書信來往。”

 朱允炆看著手中《漢書》,頭也不抬的詢問文官。

 “未曾”文官搖搖頭回應。

 “未曾……”朱允炆沉吟片刻,卻又輕笑:

 “我那三叔按捺不住的,他若是再派人送信給傅友德,那剩下的就不用我們做了。”

 談話間,朱允炆抬頭看向了自己椅子的後方。

 在那面牆上,掛著被裱起來的一篇文章,而這文章正是朱高煦的《削藩論》。

 “先生覺得,這《削藩論》如何?”

 朱允炆對身後的文官詢問,而能被他稱為先生的,自然也只有作為東宮伴讀及太常寺卿的黃子澄了。

 面對他的問題,黃子澄看了看朱高煦的削藩論:

 “理論可行,但如果真的按照這個方法進行,恐怕沒有百年時間,難以建功。”

 “臣還是認為,應當速戰速決,一舉剪除諸藩。”

 黃子澄的話讓朱允炆滿意點頭,但他卻也擔心諸藩手中的兵馬,因此放下《漢書》,重新拿起了毛筆:

 “諸叔藩王皆擁重兵,如有變端,怎麼辦?”

 面對問題,黃子澄不卑不亢的應答:“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

 說著,黃子澄看向了朱允炆放在一旁的《漢書》,脊背愈發挺直:

 “漢朝七國不可謂不強,但最後還是滅亡了。”

 “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更相異,殿下何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