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7章 興亡百姓苦

“傳朝廷旨意,明歲二月初一,大樹營鎮轄下楊柳井、楊樹灣、楊柳河三村及村民遷往雲南大理洱海衛,汝等各自通傳,及時變賣土地、耕牛及農具、屋舍。”

 “入雲南後,當地衙門會發放耕牛、耕地和農具給你們。”

 大樹營鎮的土路上,上元縣派來的小吏站在一輛牛車上,對四周通傳了朝廷的旨意。

 他的話一出,人群之中的許多百姓臉色慘白,而朱高煦也恰好湊上前聽到了內容。

 他本欲想要詢問小吏,但小吏沒給他機會,宣讀完後便帶著兩名衙役離去了。

 只是在離去前,他著衙役在草棚的一塊木牌上貼上了朝廷的告示。

 許多人見狀,當即湊了過去,但卻沒有幾個能讀解的人。

 朱高煦示意楊展,楊展見狀這才上前誦讀出了上面的內容,具體和剛才小吏宣傳的差不多,只是小吏說的比較直接和白話,而告示比較文縐縐的。

 “老天爺啊!”

 這邊楊展才讀完內容,一些經受不住打擊的百姓就跪在地上哀嚎了起來,旁邊的百姓也是一臉憐憫的看著他們。

 “這三村人可倒了大黴了,去雲南那種鬼地方,不知道還能不能活到明年年底。”

 前番與朱高煦聊天的漢子一臉憐憫的看著哭嚎的三村村民,而朱高煦則是表情複雜。

 他很清楚雲南對大明及後世的意義,先不說雲南不穩則西南不穩,西南不穩則湖廣、西北不穩。

 單單雲南之中的銅礦、銀礦及金礦,就能解決眼下大明的不少問題。

 只是,這些東西都是站在國家層面的事情。

 對於生活在南京的這些普通百姓來說,好不容易過了二十幾年好日子,結果現在朝廷一紙書文下來,他們就得舉村遷移。

 眼下不是後世,從南京遷移前往雲南,若是朝廷給的待遇好些的還能坐船,不好就只能徒步了。

 兩千多公里道路,徒步走過去,三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家要面對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