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 作品

第13章 大樹營內

“新鮮的白菜、茄子!”

 “小雞仔,一文帶走一隻,養三個月就能賣二十幾文咧!”

 “看家護院的小黑狗,二十文帶走!”

 “家禽售出,健康肉肥美咧……”

 大樹營內,朱高煦和楊展牽著驢車閒逛,同時也買了不少東西。

 對於楊展來說,這一切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但對於朱高煦來說,他算是進一步瞭解了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

 夯實的土地兩側是草蓆上擺放好的瓜果,不遠處的朝廷肉鋪內則是掛著一條條鮮紅的肉條。

 來往行人雖然穿著布衣布鞋,但穿著十分得體,頭髮也經過漱洗後用布巾束縛。

 偶爾有人牽著牛驢家犬販賣,朱高煦也會上去問價。

 如楊展所說的一樣,一頭黃牛的價格在七兩左右,而所謂犁牛則是水牛,價格略高,在八兩六錢左右。

 儘管結賬時,百姓大多都使用銅錢,但從他們用“兩”作為單位來看,白銀已經逐漸作為貨幣在民間流通了。

 百姓們之所以不使用,無非是礙於朝廷禁令罷了。

 期間,朱高煦也能聽到一些腳商討論說沒有白銀做貨幣,使得生活不方便。

 對此,朱高煦沒有辦法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苛責朱元璋,因為他來自後世,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來了解朱元璋面對的局面。

 儘管後世的國家在世界白銀儲量很高,但那是因為後世有內蒙、新疆及東北地區。

 刨除這些地方,眼下的大明擁有易開採銀礦的省份不算多。

 白銀在歷朝歷代都有,卻沒有成為貨幣流通,最重要原因就是數量太少,難以形成流通的貨幣。

 在朱高煦的認知中,這一情況的改變也是因為明代鈔法敗壞所致。

 從成化年間開始,由於鈔法敗壞到了極致,因此朝廷開始重視銀礦開採。

 加上此時雲南因為歷代皇帝近百年的不斷移民,因此當地得到了極大的開發,而云南也開始成為白銀的主要產地,每年可向明朝上交銀課十餘萬兩。

 按照明代銀課抽三成的比例,雲南一省每年的白銀產量就可以達到四十餘萬兩及以上。

 加上江西、南直隸、廣東等地的銀礦不斷開採,明朝每年開採出的白銀數量不下百萬兩,極大加快了白銀貨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