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泡 作品

第945章 杜預養望,天下敬仰!(第2頁)

  讀書人們,議論紛紛。

  “喂,你去聽杜夫子講課了嗎?”

  “杜夫子?他開學堂了嗎?我怎麼不知道?”

  “他確實開學堂了,但不是對秀才、舉人講,而是對····蒙童講課。”

  “蒙童?我們都考上舉人了,還聽什麼蒙童?”

  “不,你聽我的,今天下午還有他一節課,講【增廣賢文】的,你一定要去聽聽。如聞天籟,大有裨益。”

  “···好吧。”

  聽完杜預講授【增廣賢文】,遠道而來的一眾舉人、秀才、童生,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聽杜夫子講課,三月不知肉味!”

  “繞樑三日,我耳邊腦海裡全是夫子的聲音。”

  “太好了,感動的我涕淚橫流。”

  “從未聽過這麼好聽的課,從來沒有這麼感動的教授。”

  “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仰之彌高、鑽之彌篤啊。”

  “越想,越覺得杜夫子太淵博了,他比我們歲數還小,從哪裡來那麼多知識?”

  “要不,人家是大唐詩仙?謫仙?能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連蒙元韃子都不敢南下了。”

  杜預淡定從容,每天生活非常規律、愜意。

  早上,他與嬌妻美妾一起做晨間運動,鍛鍊身體,種地播種(確信),躬耕自家田地。

  上午,他讀書、練字、養氣、寫書。

  中午,他再美美睡一覺,養足精氣神。

  下午,在嬌妻美妾伺候下,起來後的杜預,施施然來到學堂中,講授兩節課。儒學一節,再去女學教一節。每節課一個時辰。

  晚上,返回陋室的杜預,再看會書,紅袖添香,談笑一會,天黑就寢。

  而隨著不斷授課,杜預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十里八鄉不用說,整個滁州士子都被杜預授課吸引,紛至沓來,摩肩接踵,心甘情願成為了杜預學生。

  儒學、女學周圍的住戶,可樂開了花——他們的房屋早就被各地聞訊而來的學子,天價租賃下,每個屋子都住滿了學子,連屋頂都被天價租住下。甚至連牆、樹頂都按照尺寸被包租出去——沒辦法,杜預吸引來聽課的人太多,儒學、女學根本站不下,只能轟人。

  外地來的士子,連屋頂、牆頂、樹頂都分不到,只能隔著牆壁和院子,在外面自己搭桌子,聽杜夫子授課。

  杜預講的,雖然只是朝廷規定的蒙童教材,但都是他自己編纂的,其中卻蘊含/著無盡的儒家哲理和現代思想,被他才氣神通一擴音,激發地迎風十里都聽得清清楚楚。

  此地,已然成為大唐讀書人人人嚮往的聖地。

  哪怕宋家書店,也因此大賣特賣。宋佳霖組織印製的杜預書籍,已然紛紛脫銷,不斷加印也供不應求。

  杜預的文宮中,每增加一個學生、信徒,便增加一點文名、聲望。

  他文宮文名柱,已高達百丈,沖天而起,蔚為壯觀。

  但杜預大喜大悲,早已司空見慣、洗盡鉛華後、百戰歸來的他,更是雲捲雲舒、看淡一切,以平常心漠視之,以無差別心應對所有仰慕求學的士子,從容淡定,揮灑自如。

  這段時間,他又撰寫了一些儒家經典,如增廣賢文、顏氏家訓、菜根譚等,行銷於世,啟蒙世人。

  從辭官歸鄉到秋闈開始,這短短半年,是杜預過的最為愜意、又極其重要的一段時間。

  短短半年,他奠定了“夫子”之名,教授仰慕而來的各國學生十萬人。

  這親耳聆聽杜預半年授課的十萬學生,成為了日後杜預聖人之位的忠實擁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