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亡(第2頁)

 反正他們的產業多數是粗加工,其替換不至於要經歷什麼陣痛期。二次加工這種事就是他們通過消耗他們所使用的貨幣進行的,靈活性比大規模粗加工高得多。

 從這一點上,他們的產業用人出現了差別。新的粗加工產業利用的技術不同,其需要的工人資質也不同。這種產業需要並未進行過複合體改造,相對而言比較純淨的人,這些複合體即使只是進行了改造,其他什麼都沒來得及,資質也是不夠的。

 資質不夠的人就只能進入二次加工或者印鈔的產業之中去,工作生活都集中在相應的淨土範圍內去。

 通過產業,他們的人口產生了分流,變相實現了把複合體集中在另外的淨土之內,並且在隔離的情況下運行同一套制度,不再出現之前那種目無王法的廝殺。

 這種制度自然是臨時的。複合體的後代大多不是複合體,因此通過對他們的後代進行資質篩查,他們的後代可以在控制下進入正常的淨土,生活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

 不過說臨時也不怎麼臨時。畢竟不論是複合體還是正常人,他們早已觸摸不死。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根本不會死。

 這種制度的初衷大概是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生產力。畢竟因為時空運輸的緣故,產能可以跨越時空,這生產力不要白不要。但複合體畢竟是一種並非毫無前途的技術產物,長期留著他們,並把他們放在一個物價長久穩定的環境中,他們是會發展,是會生出異心的。

 他們自己的生活環境趨於穩定,相應的組織規模在安定下大幅增長之後,怎可能依然安居曾經的架構。

 在他們精心策劃,殺到相應淨土的範圍內,意圖謀逆之後,換來的只有人們肆無忌憚的嘲笑。

 這不是賭他們不敢讓相應的複合體消化其中的人,也不是他們有什麼新的複合模式可以逆向消化過程,使他們有恃無恐。

 他們完全沒有觸及命脈。他們對全新的產業知之甚少,這種逆反純粹是鬧了笑話。之前極具毀滅性的消化發生過後,一切在剎那之後回到了整個階段起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