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涅拉 作品

第749章 敗也杜康,成也杜康(第2頁)

 

 1940年5月,冼星海化名“黃訓”,遠赴莫斯科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紀錄片製作停頓。
 

 冼星海從莫斯科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居無定所、貧病交加之時,他遇到了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
 

 拜卡達莫夫堅定地認為這是一位需要幫助的同行,於是他把冼星海帶回了家,安置在他的姐姐達娜什家中。
 

 一位只懂中文、英語和法語;另一位只會俄語和哈薩克語,但他們用音樂書寫了中哈兩國人民間偉大的友誼。
 

 在阿拉木圖期間,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合作,創作了大量包括《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蹟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
 

 冼星海在這裡的傳奇故事讓我和李白玲唏噓不已。
 

 ——“你對他的作品瞭解的比我還多,看來真正孤陋寡聞的人是我啊,慚愧,慚愧!如此說來我真不配當一箇中國人了。”我說。
 

 ——“我老家的住宅就在冼星海大街上,自然就對此瞭解的多一些。”女警察謙虛地說。
 

 ——“你知道嗎?她媽媽可是歌唱家!”我指著李白玲說。
 

 ——“對了,你媽媽不會也唱過冼星海的作品吧?”我看向李白玲問道。
 

 ——“讓你猜對了,她還真演唱過《和黃河大合唱》。”李白玲自豪地說。
 

 ——“太了不起了!”女警察滿眼的豔羨。
 

 ——“你們這裡有杯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