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252章 北域(第2頁)

 時間回到1901年,當華夏共和國已經立國一年有餘之時,所控制的中原、南方和西南等地區一片欣欣向榮。

 然而,在整個遼闊的北域卻呈現著截然相反的狀況。

 隨著滿人勢力的持續走弱,再加之沙俄不斷的挑撥生事,在北域出現了無數旗號,而且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征伐,以致烽煙四起,民不聊生。

 在此情況下,以陳濟懷為首的華夏政要們,心中皆很清楚,應該加速著手收復北域的行動。

 經過認真的考慮和反覆商議,他們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要把共和國的首都遷往北方,地點就是被曾經的大明和大清都選作帝都的京師,並將那裡改稱為北京。

 這是基於國家大勢,地理位置,軍事需要,經濟和行政等綜合因素的考量,才做出的選擇。

 而且在此決議通過之後,在陳濟懷的直接領導下,華夏各界就都迅速的投入到這項工作的實施當中。

 經過多方的籌備,在1901年10月,遷都儀式正式舉行。

 這場遷都,也幾乎就是華夏繼續北進之前的,最後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了。

 此時再看看北域的局勢,不管是東北、內外蒙古和新疆等處,這些充滿混亂的地方背後,都依稀可見那毛茸茸的熊影。

 滿人勢力自去年被逐出關內之後,不甘心就此失敗,仍在不斷的叫囂著要進行反攻,並且到處宣揚自己才是正朔。

 為此,他們還真就進行了許多的籌備,大肆招兵買馬擴充軍隊,而且為了維持自家那份不願捨棄的皇權,終於接受了沙俄的“相助”。

 只不過,正所謂“樹倒猢猻散”,在退回關外,又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轉為認可華夏的情況下,曾經的大清已經再難保持原有的“威嚴”了。

 先是新疆,接下來是蒙古各部,都相繼與滿洲權貴們離心離德,不僅不再接受其統管,還紛紛謀取“自立”。

 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滿人的那家“友邦”,在背後的積極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