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220章 離終局尚遠(第2頁)

 當然朝廷不會忘了,希望兩江出面,能否想辦法儘量讓日方多做退讓,以為轉圜。

 兩江則一面應承清廷,暗下也明確的告知日本,和談的條款,應勿損大清,從速了結。

 於是,在僵持了幾日後,日方突然態度轉緩,並重新提出了一份,較此前做出了大幅讓步的“最終”款項。

 其內容為,大清承認朝鮮自立,並不再過問其內外事務。賠償日本軍費三千萬兩庫銀,以及許給日本享有與西洋列國相同的通商便利等。

 此內容一出,奕匡頓時喜形於色,認為可行。

 他隨即轉奏清廷,還稱此乃自己奮力爭取才得到的成果,來之不易,建議朝廷應趁日人尚未反悔,從速決斷。

 不明所以的清廷,也以為這已經是很不錯的結局了。

 光緒皇帝隨即降旨,同意奕匡等人速依此定約,並誇讚其公忠體國,勞苦功高,待回京後必加封賞。

 而奕匡自然是十分欣喜,在得旨後次日,便與日方代表簽訂了條約。

 其實日本開出的這些所謂“最終”內容,本還是可以再做退讓的。誰料大清那邊竟然這麼痛快就接受了,簡直讓日方暗喜是撿到了便宜。

 兩江的陳濟懷等人,在得知奕匡已經神速的完成了簽約後,氣得他們好一番痛罵。

 陳濟懷本想再找日方理論,但被林東方勸下了。

 他說這條約既已籤成,若再反悔終與通例不符,或為列國鄙夷。莫若暫且先忍下,待日後尋機一併找補。

 於是,一場起自朝鮮的亂局,總算塵埃落地。

 不久,在日本在朝公使的見證下,朝鮮與兩江的代表訂約,正式承認濟州島及周邊為兩江領地。

 清廷也正式將許給兩江的種種各項,以明發上諭的形式,曉知內外。

 這場歷時半年多,並不算很長的戰事,其過程和結局卻是反轉離奇。

 陳濟懷等人也深知,出現這樣的情形定然會給大清,無論從內部還是外邦,都引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

 只不過,對於他們來說,既然已經決定了,要從內部接掌整個華夏,而且已經邁出了這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