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218章 兩江的“陰謀”(第2頁)

 日本聯合艦隊除了對威海實施了嚴密的封鎖,和不斷進行突襲。還不時襲擊旅順、大沽、煙臺和登州等地,以此來給清廷和北洋施壓,逼迫北洋海軍出港決戰。

 日軍的這種伎倆,還真是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清廷對於各口頻繁遇襲,表示出極大的不滿。

 陳濟懷也很“湊巧”的在背後拱火,上書朝廷,建議若北洋不能收復朝鮮,莫若當舍則舍,以求儘早罷戰言和,免得勞師糜餉,內外不靖。

 陳濟懷當然知道,此刻大清痛得尚不深刻,朝中的主戰派們也仍在高談闊論,自然不會聽他的反話。

 而清廷受到日本人和兩江那邊的雙重壓抑,無力找正主反擊,便把所有的窩囊和委屈統統發洩到了北洋的頭上。

 朝廷由此頻繁下旨,言辭強硬的勒令李鴻章,命其從速督派北洋各軍主動出擊,挽回頹勢。

 聖旨令北洋海軍出港迎敵,擊退敵艦,勿使各海口遭敵襲擾。若確實力有不逮,也應移駐大沽設防,以求拱衛京畿。

 還指責淮軍各部,久駐遼東,空耗餉糧,宜儘快東渡,收復朝鮮,重樹藩籬,方能一雪前恥,略贖舊過。

 接著清廷又連續開出罰單,將北洋各將領、要員,撤職的撤職,查辦的查辦。還調原湘軍和楚軍舊將,趕赴遼東,接掌戰場指揮。

 在朝廷這一番猛如虎的操作下,李鴻章也是無力抵擋,只能奉旨行事。

 10月底,清軍開始沿著鴨綠江一線,朝對面的日軍防線發起了反擊。

 遼東的清軍總兵力雖已逾四萬,略優於日軍,且淮軍主力精銳皆在其列。

 但其指揮混亂,各路皆各自為戰,鮮有合力,將領也多無交戰決心,部隊士氣低迷,其結果可想而知。

 因此,清軍的反攻行動,拖拖拉拉,斷斷續續,持續了月餘。卻毫無成效,反倒損兵折將,消磨了有生力量。

 在清軍陸上展開行動後,北洋海軍也終於在上峰的逼迫下,於11月初嘗試出海作戰。

 因為主力戰艦多有不同程度的創傷,尚未完全修復,彈藥物資也很是匱乏,眼下的北洋艦隊其實並不具備投入大規模海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