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99章 暹羅的危機(第2頁)

 同時,西洋列強對東方的侵擾,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暹羅。

 相比別國常以鎖國和頑抗來應對外來侵略,卻克里王朝統治下的暹羅,很早就注重對外開放、交流和學習。

 甚至其第四代王拉瑪四世,還成為當時亞洲唯一一位會講英語的君主。

 正是從拉瑪四世時起,暹羅為了自保,開始不斷學習西方先進,對內推行改革。

 拉瑪四世還聘請了英國女子安娜?李奧諾文斯,作為自己子女的英文教師兼秘書,其間發生的軼事後來被寫入了小說《國王與我》。

 半島三國,暹羅在地理位置上被夾在中間。他們也因此在鄰國的遮蔽下,幸運的躲過了列強最初的入侵,獲得了數十年的發展機遇。

 然而,隨著越南淪於法國,緬甸亡於英國。失去了遮擋的暹羅,終於暴露了出來,開始感到慄慄自危。

 英法兩強則在步步進逼暹羅的同時,也在各自的角度對其進行著不斷的審視。

 在英國人看來,暹羅經過幾十年的近代化改革,國力有所增強,若對其進行武力征服,成本可能會很高。

 同時暹羅自己,也主動的不斷向列強示弱,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從某種意義來說,已經實現了列強的目標。

 在此情況下,英國反倒希望能夠保持暹羅的獨立,將其變成英法勢力之間的緩衝區域。

 可法國人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此時的法國,希望鞏固並進一步擴大在東南亞的殖民地。

 為了確保已經奪取的狹長的越南的安全,向西擴大戰略縱深是十分有必要的,法國為此相中了暹羅控制下的南掌三國和柬埔寨。

 於是,以雙方間的各種摩擦為藉口,法國要求暹羅割地賠款,否則就將兵戎相見。

 雖說暹羅善於使用“丟卒保帥”的伎倆,即以割讓邊遠屬地和犧牲屬國為代價,換取核心區域的安全或其他國家權益。

 但是此次法國的胃口實在太大,讓現任暹羅王拉瑪五世難以接受。

 於是,暹羅對法國表現出了少見的強硬,同時一面調兵準備抵抗法軍入侵,一面求助大英等國,企圖“以夷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