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98章 國造裝甲巡洋艦

日本人通過進口,擁有了先進的“吉野”號巡洋艦,讓兩江防衛軍海軍都有些羨慕。

 不過羨慕的程度,也只是“有些”而已。

 因為,這種防護巡洋艦的主要設計特點,兩江都已經大體掌握了,只要把握住新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就能夠自行建造。

 而且,兩江在此類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方面,已經具備了很豐富的經驗,不但能夠自給自足,還可以進行外銷。

 眾所周知的是,只要擁有相應的工業實力,自造戰艦的成本,是要遠低於進口的。

 從這個方面來講,兩江憑藉著中小型戰艦的建造能力,就可以為自己節省大量的經費。

 這至少在財政上,要比大清和日本都具有很大的優勢。還能夠促進自家造船工業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只不過,出於實戰的心得,和對新技術的理解,如今防衛軍海軍已經對防護巡洋艦不是那麼的感興趣了。

 並且因此,在建造了“九江”級後,暫停了這類戰艦的發展,轉而關注其他方向。

 海軍,是一個受技術發展影響巨大的軍種,每當科技出現飛躍時,海軍也常會隨之,開啟新一輪的技術和戰術革命。

 十九世紀的九十年代,正是這種情況上演之時。

 此時,中口徑速射炮已經逐步在各國海軍中普及。

 與之相對應的是,列國也都在思考,如何在這種新式火炮面前,增強戰艦的防禦能力,特別是對於可用噸位不足的巡洋艦而言。

 在對此眾說紛紜的各種理論當中,有一種十分流行的觀點是,由於速射炮如同“洗甲板”一般的打擊效果,使得戰艦的中上層建築在戰鬥中會遭到嚴重的破壞。

 任何艦艇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都將喪失戰鬥力。

 如此一來,艦體水線附近的盒式裝甲結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反而不如只安裝穹甲來作防護,還可以節省排水量以作他用。

 這種觀點在英國就十分受到推崇,因此這一時期,防護巡洋艦在皇家海軍大行其道,連續十餘年間,所造巡洋艦皆是此類,甚至包括了一等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