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64章 朝廷的包圍網

在兩江進行貨幣體制改革之前,世界上的主要強國大多已經實行了金本位制度。

 這是在那個時代裡,維持本國貨幣的穩定和可靠,保障經濟發展的最理想的貨幣制度。

 而相比之下,大清上下的貨幣制度,則仍然處在以銀本位為主的,比較複雜混亂的狀態之中。

 並且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大清的白銀卻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反而十分依賴從海外進口。因此銀價受貿易影響十分嚴重,難以保持穩定。

 這對國計民生都產生了極大的負面效應。

 而且隨著開採量的提升,白銀也在不斷的貶值。這導致了以銀本位為主體的國家,在同實行了金本位的國家的貿易中,財富會不斷的流失。

 雖說因為陳家兄弟的存在,保得這些年來大清對外少付了許多賠款,又從貿易中多收得許多關稅,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其財政惡化的進程。

 但從長久上看,清廷在金融,乃至整個經濟領域的無作為,終難避免財政崩潰的趨勢。

 因此,兩江在此時果斷的進行金融體系改革,實現貨幣獨立,既是朝著世界大勢的靠攏,也是儘早徹底擺脫大清拖累的必然選擇。

 而且,對於學習先進來說,總是宜早不宜遲的。這在兩江的交通領域,已經得到了明顯的例證。

 十幾年前,還在陳濟方主持兩江期間,曾排除萬難,力推電報和鐵路的建設。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蘇皖贛三省內的電報和鐵路事業,成果斐然。

 其中電報線路已經連通全部府州,組成網絡。而鐵路各主幹線的通車,也把兩江各地連接到了一起。

 到江法戰爭前,兩江的鐵路北起徐州至海州一線,南至南安,東端為上海,西到潁州和九江。

 正是憑藉這些電報網絡和鐵路線路,才在戰時讓兩江軍隊迅速完成集結,運送至上海和南安的出發地。

 又根據及時傳遞來的指令和信息,開赴前線。

 先進的近代化通訊手段和交通運輸所具備的戰略價值,由此得到深刻的體現,也讓兩江軍隊在戰場上嚐到了甜頭。

 因此在戰後,繼續擴大交通建設的力度和範圍,也就成為了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