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16章 西風狂舞

船政水師,是大清國內最早開始建設的近代化水師之一。

 船政局和旗下的這支水師艦隊,也是除兩江地區之外,大清二十年來“洋務運動”中,最璀璨的成果,最耀眼的名片。

 至少在建成後的初期,船政的發展都是很成功的。其建有比較完整的配套設施,前後學堂,當然還有艦隊。

 以至於在西洋各國,船政都有著較高的聲譽。不少來到大清的洋人,都紛紛來船政參觀,一睹這裡的風貌。

 而在遠東地區,船政水師這支小艦隊,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海上力量。

 船政局發展到光緒十年時,已經陸續建造了幾十艘大小艦船。

 其中除了一部分被北洋調用以外,餘下的都在了船政水師留用,佔據了水師艦船中的絕大部分。

 在大清,有一個奇怪的的現象。船政建造的船隻,雖很多都已撥用他省,但在名目上仍歸船政所有,只不過所需經費薪糧由他省承擔。

 到了這一年,船政水師實際可掌控的主要艦隻,共有15艘,總排水量13,000多噸,各艦所載火炮合計82門。

 其中包括,旗艦“揚武”號,系1,500噸級載13門火炮的二等巡洋艦。

 兵艦有5艘。分別為1,400噸級載10門火炮的“萬年清”號。

 還有1,200噸級配置7門火炮的“伏波”號、“飛雲”號和“濟安”號。以及裝有9門火炮1,200噸級的“元凱”號。

 大小炮艦共7艘。最大的是1,200噸級,裝備7門火炮的鐵肋艦“超武”號。

 500噸級載5門火炮的“福星”號、“靖遠”號和“振威”號。5門炮240噸的“藝新”號。

 以及從海外引進的,各裝有一門瓦瓦蘇爾式15倍徑10英寸前膛炮的,2艘由萊爾德公司建造的220噸“蚊子船”,“福勝”號和“建勝”號。

 1,200噸級的運船有2艘,分別為“永葆”號和“琛航”號。

 除此之外令人惋惜的是,還有兵艦“安瀾”號和運船“大雅”號,在同治十三年,因遭遇大風暴而沉沒於臺灣附近海域。

 船政水師的主要活動區域,多在福建省和浙江省沿海,以及臺灣島的周圍。

 因此法軍若打算入侵大清東南,必然會同活躍於這一地域的船政水師,發生糾葛。也將其視為眼中釘,欲除之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