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105章 甲申易樞

光緒八年三月,李鴻章的母親病重,未幾病故。

 遇上這等事,無論是出於人倫孝道,還是朝堂慣例,李鴻章都要丁憂回籍,為母治喪。

 在他的申請下,朝廷先是給他一個月假省親探病,後又準了其丁憂之請。

 可他走了,北洋這邊還有一大攤子事,該由誰來接手呢。

 出於集團利益上的考慮,這差事決不能讓旁人染指。於是李鴻章在臨行前向清廷進言,建議由淮系的另一位大佬,張樹聲來暫代他的位置。

 朝廷旋即予以批准,調張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可誰能料到,這竟引出了一系列的變故。

 丁憂之事,其實對於每一個眷戀權位的人來說,都是在宦海沉浮中的一道坎。對於李鴻章而言,也未嘗不是。

 但此種事,若應對不當,卻會徒惹非議,甚至可能因此名節盡喪。前明時的權相張居正,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好在李大人人脈廣博,他本人身為洋務派重臣,又與清流黨魁、干將們暗通款曲。需要的時候,自然會有人替他發聲。

 最關鍵的是,宮中的慈禧太后,也有意要李大人奪情復出。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其實在朝中,消息靈通的,或是眼明的,都能猜得到這樣的結果。

 但或許是當局者迷,還真就有人,被那看似虛無的重大利好,蒙了心智。還自以為是的,進行了好一番運作,結果是自家沒落著好,反連累了他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張華奎,字藹青。他是張樹聲的兒子。

 張家本是合肥望族,早年便興辦團練,對抗太平軍和捻軍。與李家互為往來,曾多次協力。

 張樹聲,字振軒。因為兩家長久的關聯,在李鴻章創辦淮軍時,他最先積極響應,出力甚多,可算是淮系的二號人物。

 戰亂之後,張樹聲也不出意外的成為大清的封疆大員。在此番接管北洋之前,他已是官至兩廣總督。

 與張樹聲常外放地方不同,其子張華奎這個妥妥的高官二代,卻是混跡京城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