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99章 探向東方的熊爪

陳濟方對陸水師連續不斷的投入,換來了商團戰力的大幅增強。

 但凡事都有兩面,這樣的做法也必然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最顯而易見的,就是財政上的負擔持續加大。

 別的暫且不論,單算一下水師營,歷年來購造戰艦的費用,便可見一斑。

 從同治五年初創時起,至光緒六年的十餘年間,水師營共購造了二十餘艘戰艦。這筆款項就超過白銀六百八十萬兩,合200萬英鎊不止。

 而在這一期間內,商團的總體開銷,更是這個數字的大幾倍之多。

 這些軍費的來源比較複雜,大體可分為公、私兩大部分。

 其中公費這一塊,佔比較大。

 商團雖說不是大清的經制軍隊,但時至今日,私軍已成為大清真正的國防中堅,這一點無可厚非,已經被所有人所認可。

 因此,有實力的私軍派系,由各地方甚至朝廷來擔負軍費,也已經成為了定例。

 這其中當然是,以湘、淮、楚和商團四大家為主。還包含有一些其他系統,規模比較小的地方武裝。

 商團駐紮的地域,主要是在兩江地區。這可是全大清最富庶的地方了。更是有,由陳濟生掌握的江蘇海關使司,這一巨大財源。

 因此,商團軍費的公家來源,十分富裕。

 此外,在商團參加瞭如臺灣之事等,軍事行動後,向朝廷奏銷相應的軍費,也是一大項公費的渠道。

 既然如此,為何還需要私費呢?

 私費主要是用在了水師營的艦隊身上。其原因,自然是出於陳家兄弟的一些特殊想法。

 最主要無非是兩點。一是,隔絕外界染指水師營艦隊的一切機會。二是,減少政敵攻訐的口實。

 儘管私費佔商團軍費的比例較少,但每年少說也有五十萬兩以上,多則更要上百萬兩之數。

 這筆錢的主要來源,便是東和商行,以及其旗下的各家實業。

 大清到了光緒六年,也就是西曆1880年時,全國年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了八千萬兩海關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