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79章 再起波瀾(第2頁)

 再次,日本對琉球的各項侵佔,從此全部撤除。日本為長年侵害之行徑,向琉球致歉,並付一百萬英鎊作補償,分十年結清本息,年息按五分計算。

 最後,此約既訂,琉日兩國永不相干。若日本欲求建交等事,可尋琉球總辦署、外務司,商談辦理,不得另取他途。

 在同治十三年時,一百萬英鎊,約合三百三十餘萬兩海關銀。而且過去很多年來,都沒有過太大浮動。也沒人料到,幾年後銀價將會大跌。

 雖說這些錢財,並不能抵償幾代琉球人受到的迫害,但能從此擺脫日本人的魔爪,才是真的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激動。

 當消息傳回後,琉球舉國歡慶。就連向來沉默喜靜的琉球王尚泰,都高興得在王殿中載歌載舞。

 這兩份條約,也很快就都得到各家的批准。

 擇日,於上海,陳濟方代表大清,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琉球則由馬兼才和陳勝為代表,各行畫押用印。條約簽訂生效。

 隨後陳濟方大手一揮,命將在此前俘獲的日軍軍艦,在拆除武裝後,悉數還給了日本。

 但俘獲的商船就沒這說法了,而是全部轉交給東和航業,用以抵作戰時徵用其船隻的費用。

 大久保利通對陳濟方主動返還日本軍艦,表示感謝。隨後道別,離開上海,返回了日本。

 一場由“牡丹社事件”引發的爭端,也就此落幕。

 日本這個剛剛經歷,但還未完成變革的小國,在這場爭端中,可謂自作自受,輸了滿盤。

 若非有大清朝廷,在拖著後腿,日本就此亡國也絕非不可能。

 不過經此一役,日本雖說傷了骨血,但元氣尚存。

 而且明治政府初嘗對外擴張,就遭受沉重打擊。其國內各方勢力,也定會因之面臨重新洗牌。

 原本自維新初起,在日本政界中就存在不同的派系。他們除了互相爭權奪勢外,對本國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有著不同的見解。

 如今此消彼長之後,其國策必然會有所調整。這對日本來說,倒是多了一次轉折的機會,是福是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