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62章 臺灣、東瀛與琉球

日本欲征討臺灣,消息一出,列國譁然。

 各國對這一事件的反應,先是漠然。後又擔心會影響到自身在臺灣的貿易利益受到影響,便都宣佈局外中立,不予支持。

 但有一個國家的態度,卻有不同。那就是美國。

 原因是,美國人在幾年前,也在臺灣琅嶠,有過與琉球人同樣的遭遇。

 當時美國駐廈門的領事夏爾?威廉?李仙得,在得知消息後,便找到大清當地的官員,進行交涉。

 而那大清官員竟與多年後總理衙門對日本的態度一樣,也是稱生番屬化外,要美國人自行處置。

 於是那李仙得便聯絡美軍,對臺灣琅嶠發動了攻擊。然而卻被當地的排灣人擊退。

 最後,經過和平談判,李仙得與排灣人簽訂了“南岬之盟”,才將此事了結。李仙得也從此對臺灣耿耿於懷。

 後來,他辭去了領事的職務,來到了日本。當他聽說日本有侵略臺灣的計劃後,大感興奮。

 日本人見到送上門來這麼一個“臺灣番界通”,也是如獲至寶。他們聘請李仙得為顧問,還許諾以高官,甚至將來可以讓他當臺灣總督。

 李仙得也開始積極的出謀劃策。他向日本人提供了大量清政府和臺灣當地的重要情報,還在外交和出兵方略上進行了詳細規劃。

 可以說,從日本人到總理衙門進行交涉,到正式出兵臺灣,再到擬定外交策略以矇蔽列國,李仙得都在背後扮演了關鍵角色。

 李仙得還幫日本僱傭美國軍人、聯繫租用洋船、購買軍火,自己也加入到徵臺的日軍當中。

 這個日本國,自結束內亂,開始維新之後,便迅速的走上了近代化的改革道路。

 但日本國土狹窄,資源匱乏,發展的內動力不足。再加上其固有心性,因此從改革的一開始,就提倡對外侵略,擴展生存空間。

 這一點,從佐田白茅撰寫的《徵韓論》中,便可一目瞭然。

 朝鮮、琉球、呂宋,都被其視為征伐侵略的目標。甚至滿清,也被列為未來願景。而臺灣島,因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自是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