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44章 此路不通(第3頁)

 “好。咱哥倆今晚要小酌幾杯,好好聊聊。走……”

 晚飯間,兄弟倆邊吃,邊喝,邊聊,很是抒懷盡意。

 兩人在對待事物的認識上,想法上,理想上,本就趨同。又難得興致濃烈,自然是一番淋漓暢談,直到戌時才罷。

 見四弟醉意已濃,陳濟方不放心他出門,便命人收拾出房間,安頓他睡下。

 打理好後,陳濟方回到房中,看到桌上那份《籌建海防書》,抑制不住的翻看起來。

 陳濟懷的這篇文字,洋洋灑灑,足近萬言。

 他在文中,詳盡的闡述了自己對海防的認識,和建設新水師的設想。

 他說,當今世界之大,全仗海路相連。而海路不同於陸上,海防也不同於陸防。

 陸地之上,有山河關隘,作為險阻,倚為屏障。甚至少數精銳,就可守關拒險,阻擋千軍萬馬。

 而海路則大不相同。四海相連,船艦可以往來自由,暢通無阻,甚至可以通過河湖深入內地。沿途所過,防不勝防。

 以大清為例,海疆漫長,從北至南,連綿數萬裡。而大清有海無防,故成困局。

 若從海上來攻,可以靈活來去。沿岸各地,任意攻取。

 岸上防禦,則恰恰相反。只能處處龜守,處處被動。又得沿岸遍設防禦,費人費物,耗資無窮。

 如此局面,在此前數次洋人來犯時,已盡顯露。

 怎樣才能結束這樣的困局,唯有大力建設海防,創辦新式水師。

 陳濟懷對水師規模的設想,為“先試造鐵戰船十數只,可邀擊敵於海上。快船數十隻,能巡弋萬里海疆。另輔以其他若干,以鎮海口。”

 他認為,由於海路通連,可以舉全國之力,共建一支強大的水師,以拒海外。

 再於海疆各緊要之處,修建港池、炮臺,作為據點,支持水師的行動。

 平時,水師船隊,可巡弋各點,練兵揚武。

 戰時,則依託各處,與敵決戰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