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歲玥 作品

第2章 侵略如火(第2頁)

 


    可在臨陣之際,這位保守且信心不足的蒙古王爺,卻又迷信於他的“八旗勇士”和“蒙古鐵騎”。他認為已經集結了優勢的兵力,似乎有足夠的資本,可以取得一場勝利。
 


    認識上的落後,讓他固執的排除了陳濟方提出的建議。準備以他手中大清的“精銳之師”,與夷賊們進行一場正面的交鋒。
 


    張家灣之戰隔兩日後,也就是八月初七日,凌晨時分,英法聯軍開始了下一步的侵略行動。八里橋之戰打響了。
 


    清軍在人數上,確實是有很大優勢的。他們在八里橋戰場的全部兵力,僅蒙古騎兵、八旗兵和綠營兵,就總有近三萬人。
 


    而聯軍一方,總共動用了八千人,英法各四千人。實際參戰的人數則更少。並且,在進軍中,聯軍還犯下了不識道路,和各隊間脫節等錯誤。
 


    但是這些,都彌補不了雙方之間技術和戰術上的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是跨時代級別的!
 


    清軍的主要裝備,是大刀、長矛和弓箭等冷兵器。還裝備一些,落後的仍屬於火繩槍種類的鳥槍、抬槍和舊式火炮。作戰模式,也是冷兵器時代的戰法。
 


    而英法聯軍,全部以火器為武裝。配備的,是本國最新式的步槍和火炮。還配有英國造的康格里夫火箭,這種頗具聲勢的武器。
 


    因此當這兩種不同時代的武力間發生碰撞時,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更是十分悲壯和慘烈的。
 


    戰鬥開始後,儘管清軍展開了英勇、堅韌的作戰,也竭盡全力的執行了將領們的命令。但在侵略者肆無忌憚的火力打擊下,清軍最終還是慘敗潰退。
 


    至正午時分,聯軍已經擊退了清軍騎兵發起的多次進攻,並突破了清軍的防禦陣地,攻佔了八里橋,踏上了通惠河北岸。一部分英軍還向西推進到了南岸的於家衛一線。
 


    經過一上午的交戰,清軍付出了千位數的傷亡。而聯軍的人員損失,則微乎其微。
 


    在侵略者的火力殺傷下,八里橋的橋板上,佈滿了戰死清兵的屍身。通惠河的河水,也被鮮血染成了紅色。
 


    但正當擔任前衛的法軍科利諾旅的士兵,在殘破的八里橋上歡呼勝利時,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場戰役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刻。更激烈的戰鬥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