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機制(第3頁)

    這就好比你讓賣菜的幫你把蔥剁成蔥花,剁完以後你又想要蔥段,賣菜的肯定不可能給你把蔥花退了,而是讓你重新付錢買蔥才給你剁。

    最後是關於定價的——

    定價是基於常識與被交易者自身認知的,比如一個窮困潦倒的貧民,他對自我的認知就是“十萬就夠我把命賣了”,所以他的生命定價就是十萬,當交易發生時,一枚硬幣就可以買走他的命。

    至於坐地起價,請參考上面提到的升降價的問題。

    也就是,假如這個貧民正好得到了購買腎源之類的委託,可以把命賣的更貴(客觀),他就能以“錢不夠”拒絕交易,前提是提出交易者知道賣腎能賺更多。

    但如果他只是因為“我改變主意了”,“我害怕”,“我想要更多”這種原因,是無法對交易構成影響的。

    簡而言之,主角印出來的硬幣是集合了“萬物皆可交易”這種基於商業社會體系認知的幻物,本質就是“萬物有價”,只有買得起和買不起,不存在不能買的東西。

    所謂的“死也不xx”,只是因為心理價位足夠高,高到超過了對自己生命的定價而已。

    嗯,這不是我的價值觀,只是在描述這個幻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