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妥協車隊(第2頁)

 直到第三圈,也就是第十二圈的時候,衛青逸終於是落下了頹勢,在七號彎。

 這個頹勢的原因主要是衛青逸出現了失誤,剎車時失手了,輪胎滑了,是操作上的失誤。

 這一失手主動讓開了位置被板田井鑽了空子,板田井趁著衛青逸調整的功夫帶開了小段距離。

 按理來說之前駕駛大排量賽車的衛青逸對於這種纏鬥節奏應該是可以適應的。

 出現失誤不應該,應該說是非常不應該。

 衛青逸此刻的心率也不算高,作為曾經csbk前三的車手,應對這點纏鬥不應該三圈就出現失誤。

 車迷們交頭接耳嘰嘰喳喳的議論著,姜悅也是有些不解。

 秦川卻是一臉平靜,反倒對衛青逸的失誤早有預料一樣。

 失誤在motogp最高組都常見。

 衛青逸之所以出現失誤,還是因為適應賽車的時間短,加上motogp三個組別的賽車給予車手的反饋都很少的緣故。

 在普通車迷的認知裡,大部分人認為車手失誤是因為心率太高操作發生了遲鈍,其實不然。

 車手失誤的原因有很多,不光是心態,更有一點是車手的判斷失誤。

 對於衛青逸的失誤,秦川知道他是犯了第二點。

 而且讓衛青逸判斷失誤的不是別的,大概率應該是他的賽車。

 賽車給車手的反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堪稱車手技能裡最重要的技巧。

 gp車手之所以強,其中一點便是在這方面的造詣極高。

 衛青逸之所以失誤,大概率是他得到了錯誤的車身信息反饋

 車手駕駛賽車通過每一個彎道,車身都會有輕微的顫抖。

 此時車手要通過車身通過彎道時的速度,以及開油時的震動回饋,剎車時的震動回饋,還有車身姿態等等,來獲取此刻車身的輪胎情況,以及避震情況。

 比如上一

個彎道,你過彎時用的是平時的十成力,而車身給你的反饋還不錯,那下一個彎道你就可以繼續再用平時的十成力去過。

 此刻按照反饋輪胎完全承受的起你這麼去造,那麼下一個彎道也可以順利通過。

 在兩輪車裡,motogp的三個組賽車給車手的反饋是最少的,最高組更是堪稱最難騎的組。

 反饋少,需要車手有更靈敏的感知,一旦得到了錯誤的信息反饋,那麼他們就會犯錯。

 這時候就是純粹拼天賦和駕駛moto3賽車的經驗。

 衛青逸就輸在這兩點上,車手纏鬥時一但分心過多,外加操之過急,那麼就容易在得到反饋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匆忙發動賽車,那麼就會失誤。

 這就是衛青逸失誤的點。

 在賽場上,大部分車手會選擇更硬的減震,而不是車迷日常騎行喜歡的那種軟減震,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硬減震能夠最大的給車手反饋。

 每一個彎道都能收到更多的反饋信息。

 motogp最高組經常會看到有的車手莫名其妙的摔了,這種情況未必是他們實力差,而是得到了錯誤的反饋讓他們錯誤預估了賽車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