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槍 作品

第291章 絕對不可能(第2頁)

    壓力再次給到了陳韻,事實上她的壓力從來就沒有減輕過。可以這麼說,全艦官兵以及53號艦的安危,包括任務的成敗,自從進入保克海峽的那一刻開始,就係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

    開過護衛艦的都知道,駕駛一條吃水四米多的四千噸艦艇高速通過最大水深五米出頭的航道,而且這條航道長達近百公里,其中最窄的地方只有十來公里,適合航行的-->>
                                         
寬度只有二十多米,這不是冒險,而是在自殺。

    誰敢想,這些壓力全都壓在了一個弱女子柔弱的肩膀上。

    剛剛經過一場異常驚險的硬碰硬的對抗,陳韻的神經線繃緊到了極點,早已經在超負荷狀態中運轉著。此時的她,除了艦長指令外,其他聲音都無法影響到她的專注。

    李海察覺到了陳韻的高度緊張,緩緩說,“我艦此時的吃水深度是四點三米,航道最淺處水深是四點七米,也就是說我們的艦底部距離海底障礙物有足足四十公分的距離。四十公分是什麼概念,大約等於小臂的長度。”

    他說著,比劃了一下,陳韻低頭看了眼自己的小臂,立即抬頭把目光放回到航道上。

    李海緩緩說,“平時是怎樣訓練的現在就怎樣做,你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我們的操艦技術。”

    “明白。”陳韻沉聲說,聲音很輕,彷彿聲音大一些會影響到航向。

    陳韻操舵的動作很講究,像是開大貨車,不時的左右調整,幅度很小,以此來保持航向的絕對正確。這是不容易做到的,因為要對本艦的行駛狀態、習性等有充分的瞭解。哪怕是完全相同的兩條船,其誤差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瞭解,陳韻不需要去計算,憑感覺就能通過一些微操來消除誤差、彌補誤差。

    開車走直線不容易,開船走直線更不容易,因為要考慮到水流方向、風向、風速等影響,要求有時候甚至比狙擊手要高。

    想要所駕駛的船舶完全按照自己希望的航線行駛,把誤差控制在一米範圍之內,對絕大多數操舵手來說,那是幾乎不可能的——那可是數千噸的護衛艦。

    李海的話多少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陳韻一想,是啊,還有足足四十公分呢,海峽中又沒有什麼風浪,艦艇吃水的深度能夠保持不變,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只管全速往前開就是了。

    緊繃的神經線緩和了一些,動作更加自然了,注意力依然高度集中。航道水深只是一方面,陳韻需要不斷注意往來的船隻,大多是小型的民船。她一個人是無法完成這項工作的,因此,有三個人負責對航道前方以及左右舷的情況進行瞭望,提醒陳韻注意規避,或者對目標船隻進行喊話,要求他們採取減速、轉向甚至停船等候等措施進行避讓。吳桐則不斷向航道前方的船隻進行喊話,要求他們立即轉向讓出航線來。

    各個崗位默契配合。

    此時,世界第三海軍的導彈艇基地拉響了淒厲的戰鬥警報,擔負值班任務的導彈艇、炮艇、魚雷艇等整裝待發,結果卻是狀況百出。先是負責操作這些艇的人員手忙腳亂,花了十多分鐘才完成人員集結,等到了碼頭,二十分鐘過去了。緊接著在發動引擎的時候,兩條炮艇的引擎居然沒有動靜,一番折騰之後,兩條導彈艇和三條魚雷艇總算是離開泊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