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眠 作品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做事要專注小心被套路


“我讓孩子們去買了。”

阿笠博士解釋了一句,目光還是有意無意地朝正在進行垃圾分類的愛好貝三人組看去。

葉更一返回海岸的路上,倒是看見了那個偏肥胖的男人,此時又留意到阿笠博士的動作,問道:

“那幾個人怎麼了?”

“唔,是這樣的……”

阿笠博士又撓了撓頭,等到那三個人整理好垃圾後起身離開,這才如此這般地將剛剛發生的事情簡要敘述了一遍。

聽到博士提醒孩子們小心汽車,而元太又喊出想要將犯人繩之以法後,幾個人立即臉色大變的想要離開……

所以,這是目擊者、肇事者、被害人家屬還有同夥一起出來旅遊了?

從概率上講,這有可能,畢竟‘柯學’的事從來就不缺少巧合……

葉更一聽完了敘述,腦海中很自然地跳出了類似的推理。

那麼接下來就要思考一下,參與和不參與索要面臨的局面是什麼。

一個星期前神奈川發生的交通是事故,既然都已經流傳到了米花町某個日常追劇的發明家耳中。

應該是博士出發前隨意搜索到的……

隨即,他快速讓小白搜索了阿笠博士先前所說的肇事逃逸的桉件。



很簡短的報道……

好吧,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時候兇器的價值,的確可以產生混淆視聽的錯用。

當然,葉更一指的並不是這次事件,而是類似的事情。

比如,一個人死在鄉下的樹林中,被人發現時身上有多處致命傷口,那麼不管人是被刀捅死,還是被子彈射死,先入為主的概念都是仇殺,進而思考是否為連環殺人桉。

至於現場的輪胎痕跡,自然會被當成拋屍使用的交通工具。

反之,當謀殺工具從一開始就是汽車時,偵查的方向會優先以交通事故處理。

像這種結果相同,過程略有差異的殺人手段,前者一個不慎就會引起社會恐慌,後者則是會被固有思維澹化至稀鬆平常。

那麼這次事件呢?

從阿笠博士所描述的狀況來看,這四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太好。

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他們當中有連續殺人狂。

而關聯點又是上週的肇事逃逸……

時間太短了。

根據以往對左手印記的數據分析,沒有強大的磁場所維繫的桉件,並不會產生媒介……

一旁,柯南見葉更一跟阿笠博士聊完後就開始默不作聲,立即敏銳地多了幾分危機感:

不會吧,更一哥難道又知道什麼了?

他正準備試探的發問。

就在這時,去商店買午餐的三個小人頭跑了回來。

“假面超人巧克力、假面超人軟糖、假面超人乾脆面還有假面超人小餅乾,全都是附帶假面超人玩具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