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東徐斌 作品

第438章 跟著祖師爺掏老宅子

這次出行,算上唐偉東四個,一共六個人,火車票是馬豐通過關係買的。

  五六百公里,上千裡地,晃盪了將近一天才到,莫大力早已定好了住的地方,幾個人休息了一晚,養足了精神,第二天才來到了目的地——張蘭村。

  大清入關,晉商功不可沒,所以在清中期以前,晉商在國內的地位很高,晉省商業非常發達,商賈雲集,有“小京城”之稱。

  人一有了錢,必定要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古董收藏,就是個再好不過的方式了。於是,做為一個千年古鎮,從乾隆年間開始,張蘭村的古玩市場就興盛起來,藉著所謂“康乾盛世”的東風,聚斂了大量錢財的晉商,也把收藏古玩當成了一種投資,一種風氣,一種攀比。

  也因此使張蘭村成為了全國有名的文物集散地,全國各地的古董販子,古玩商人都趕來交易。整個張蘭村形成了一股“家家有收藏,戶戶有寶貝”的風氣,有超過大半的人口靠著經營著古玩生意為生,一般都是女的在家守店,男的出去淘寶。

  張蘭村不光在國內收藏圈有名,在海外也是大名鼎鼎,當地人通過海外的文物販子,走私出去了太多太多的文物。當地的古玩交易,在六十年代被取締了,但這只是表面,私底下的文物轉手交易從來就沒停過,因為有太多人靠著這門生意吃飯了,事不可遏,根本沒辦法根除。一直到兩千年後,當地乾脆以此為契機,制定了古玩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策略,搞起了古玩交易和旅遊經濟。

  不過在1987年嘛,古玩交易還是偷偷摸摸的進行,想買東西就得到人家家裡去。你要是在張蘭村,看到陌生人東家進西家出的,不用緊張不用好奇,這些人肯定就是外地來收文物的販子和淘寶者。甚至連當地的狗,見到這種人都懶得上湊了,頂多就是叫喚兩聲通知主人,家裡有客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