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品

第933章 東征扶桑統帥,大軍回程(第3頁)

  袁可立又回應了一聲,上前接過方家整理好的口供後慢慢退出大堂。

  崇禎喝了口茶之後,帶著方家等人出了城,在城外溜達著。

  ……

  第二天一早,崇禎的鑾駕在騰驤左衛、虎賁衛、勇士營等近五萬大軍的護衛下,浩浩蕩蕩的朝著鴨綠江邊而去。

  五日後,大軍到了鴨綠江邊。

  原本被建奴聯軍挖的壕溝此刻也被救出來的那些充當人盾的百姓們填平了,在原址之上修建了三座大墓。

  一座是被炸死的大明百姓的大墓,一座是朝鮮百姓的大墓,另一座則是在這邊陣亡的大明將士的大墓。

  三座大墓呈品字型的,將士大墓在前,百姓大墓在後,一左一右護衛著。

  既意寓著即便已經戰死他們也要保護百姓們,也寓意著百姓是將士們的底氣所在。

  渡過浮橋後,崇禎回手看著數百米寬平靜的江面,心中滿是感慨,開疆拓土真的在他手中實現了。

  “袁愛卿,朝鮮已經是大明的疆域了,朝鮮要和大明連成一片,共同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的問題,

  這數百米寬的鴨綠江雖然可以用船隻渡過,但終究是效率太慢了,

  傳令遼東左布政司袁崇煥和朝鮮左布政司劉鴻訓,讓他們徵集能工巧匠,在這鴨綠江上合適的地段規劃石橋,先修上五座吧!

  規劃的時候要考慮以後是否可以行船,畢竟這鴨綠江長一千五百里,從上到下商船運輸更是方便,別修了橋無法過船,那損失就大了!

  規劃好之後呈送東暖閣,待朕看過之後再行決定是否修建!

  另外,在新橋未建成之前,對這座浮橋進行加固,兩岸與中間的月亮島都要有駐軍且巡視上下游,嚴防有人破壞浮橋;

  未來一段時間的兩地往來,以及東征扶桑大軍的補給都要從這裡過,必須要重視!”

  ps:中國古代的建橋技術還是相當牛的,泉州洛陽江上的洛陽橋就是在宋嘉祐四年建成的,長一千兩百米,寬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