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六七五章 鋼鐵工業(第2頁)

  上次他還託王資雨幫著撮合,看樣子王總長與元首之間的關係還不夠近。

  看來自己要去一趟福州了,看看能不能搭上八爺的關係。

  伍媚娘離開家的時候剛好撞到了自己的三哥伍立遠。媚娘與這個三哥的關係不是很親密。

  因為這個三哥從小就愛爭強好勝,還頗有心計,在父親面前一套,與他們姐妹私底下又是一套。

  “呦……這不是小妹嗎?衣錦還鄉啦,你這穿的有些磕磣呢。元首府就給你們用這種面料做衣服?”伍立遠略帶嘲諷地說道。

  “三哥,我只是請假回來看看父親、母親,談不上衣錦還鄉,小妹也沒有發達。自然比不上三哥幫父親操持家業。”

  伍立遠穿著一身洋人的西裝,豎著大背頭,頭髮上打著髮蠟,油光鋥亮。雖然華族的著裝自由,他這一身也算是現眼包。

  “妹子啊,聽說元首這次去迎親,人家都娶了幾個妻妾了,你可要加油呢,父親對你寄予厚望,為兄以後做生意也需要你的支持呢。”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見到伍立遠毫不避諱地拿這個問題來揶揄自己,伍媚娘找了一個託詞就走開了。

  在三哥的眼中,自己就是伍家與元首聯姻的工具。

  而她也有自己的思想,她也想做自己的事業。

  董良下午在大學堂演講之後,去視察了廣州的工業區。

  海珠島位於廣州城的南面,是珠江上的一座江心島。

  島上原本大都是農戶,其中大部分人以種地為生。

  現在這裡被開闢為廣州的工業區。

  那些工廠沿著江邊建造,很多都擁有自己的專屬碼頭,物料的進出極為方便。

  剛剛投產的廣州鋼鐵廠就是位於這裡。

  從海南石碌鐵礦運送來的鐵礦石,還有從交州北部運來的無煙煤在這裡匯聚,經過工廠的高爐變成生鐵,再在轉爐中變成鋼鐵。

  這些鋼鐵會被運到兵工廠變成各種武器,到機械廠變成各種工具、機器。成為華族工業化的源泉。

  “元首,這就是咱們製造的轉爐,比以前的平爐效率要高的多,而且生產出來的鋼鐵,磷硫含量更低。石碌鐵礦提供的礦石含有某種稀有金屬,因此煉製出來的鋼材,韌性更強,縫隙也少。”

  說話的是一個帶著眼鏡的四十幾歲中年男人。這人是廣州鋼鐵廠的負責人。

  此人名叫劉鐵良,以前在佛山擁有自己的作坊,不過早就已經倒閉。

  這人雖然不擅長經營,但是卻喜歡鑽研鍊鐵技藝,他編纂了一部華族鍊鐵史。

  認真考究了各種歷史文獻,甚至將唐朝時的冷鍛工藝再現了出來。

  正因為研究、寫書,劉鐵良將家產都耗費了,作坊也倒閉了。

  他只能在人家的作坊裡打工。他研究的那些東西並不被人重視。反而讓別人說他是不務正業。

  但是他遇到了好時候。華族拿下廣東,佛山的鍊鐵作坊重新洗牌。劉鐵良因為自己在鍊鋼方面的技術積累,被任命為官辦廣州鐵廠的技術總管。

  華族的隊伍中,像劉鐵良這樣原本落寞的技術人才很多。

  在大部分的士大夫看來,這些人研究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奇淫異巧。但是到了華族這裡,他們就全都成了寶貝旮瘩。

  劉鐵良不僅僅是廣州鐵廠的技術主管,還負責位於島上的鋼鐵實驗室。

  “那你們現在生產的無縫鋼管的成品率是多少?”董良不喜歡聽溢美之詞,他更在意實實在在的數據。

  “元首,已經可以達到百分五十二。我們上次鍛造出了一根350mm口徑的鋼管,加工成炮管之後,成功經受住了新式炮彈的試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