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號 作品

第864章 人格分裂(第2頁)

 “有這種可能。

 "勞拉簡單分析道:“像比利這樣的患者,哪怕在人格分裂症中,也屬於非常罕見的類型,按照當年遺留的資料,他的每一種人格都有比較完全的自我認知。”

 馬丁問道:“每一種人格也有各自不同的外在表達?”

 勞拉討論工作時,相當嚴肅:“這正是我想說的,你想要在電影中讓觀眾清晰的辨別每一個人格,可以從這方面著手。

 根據我所瞭解到的,每個人格成為了完全體,會有屬於自身的性格和愛好,小到吃穿住行和喜怒哀樂,大到對於世界的看法,都有不同。

 "馬丁琢磨著說道:“外在的特徵是內在性格的一種體現,通過鮮明的外在特點,來表達完全不同的性格。”

 勞拉說道:“專業表演上的事我不太懂。”

 “謝謝你對我的幫助。

 "馬丁還是有所收穫的。

 勞拉笑了笑,去後面的文件櫃,取出幾個文件夾,從中翻出一些資料:“我這裡有一些案例,可以公開的那種,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她嘆了口氣:“其實有幾個更加典型的案例,但患者家屬要求保密,我不能透漏。”

 馬丁接過一份份文件,發現其中一個還是殺人犯,說道:“這些對我幫助就很大。”

 勞拉又說道:“看完之後記得...年底之前再還給我。”

 馬丁收好:“11月份還給你。”

 大衛-芬奇那邊正在籌備,《分裂》這個項目預計在11月初開機拍攝。

 勞拉笑著說道:“年底之前就可以。”

 馬丁很快告辭離開,返回家裡之後,看起了勞拉給他的資料。

 重點放在了一個連環殺人犯上。

 這人在加州斯托克頓市犯下了一連串罪行,造成了六人死亡,一人重傷。

 所有遇害者並無關聯,全是殺人犯在夜間隨機殺人。

 殺人犯是一家公司的精英高管,家庭出身不錯,被捕之後律師申請了精神疾病診斷,被確診患有人格分裂,第二人格具有嚴重的反社會傾向。

 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這人很溫和,是周圍公認的好人,誰也沒想到他能做出連環殺人的暴行。

 勞拉給馬丁的,不止是文字資料,還有一些照片。

 馬丁從中找出兩張最能代表溫和與暴力的,一張是殺人犯在工作,另一張則是最後一次作案被抓。

 雖然相貌相同,但從神態來看,這簡直就是兩個人。

 還是人生割裂的兩個人。

 一個是西裝革履又性格較為溫和的社會精英,另一個是遊走在暗巷猶如流浪漢般的殺手。

 這也給了馬丁一些參考。

 服裝、造型與神態的不同,也是塑造角色的關鍵。

 有些時候,拿奧斯卡表演獎,化妝造型甚至大於演技。

 最為典型的就是查理茲-塞隆。

 其實看多查理茲的電影,不難發現她的演技很一般。

 馬丁仔細看了會兒拿來的資料,給托馬斯打了個電話,讓他聯繫監獄方面,能否見連環殺人犯一面。

 《分裂》劇本的收尾,男主角會出現一個恐怖人格,一個虐殺狂。

 電影雖然改編自比利-米利根,但劇本不是現實的重複,劇情比比利-米利根的經歷更加狂放和暴虐。

 托馬斯那邊動作很快,直接聯繫好了州立監獄那邊。

 馬丁在三天後見到了那個殺人犯,對方雖然穿著囚服,但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覺。

 看上去就是個普通人。

 馬丁其實最想看的是連環殺人時的一面,但見面時間有限,監獄方面也不可能讓他故意刺激對方,導致情緒失控。

 半個小時的會面結束,馬丁離開了州立監獄。

 車上,托馬斯問道:“怎麼樣?“馬丁說道:“有收穫,但不多,最想看到的沒有看到。”

 托馬斯說道:“總不能讓他現場殺個人讓你看。”

 馬丁手臂支在座椅扶手上,說道:“暴起殺人這種感覺,我也有心得體會,不比他差。”

 托馬斯想了起來,馬丁不是一般的好萊塢明星,他真的殺過人,貌似殺的人數量都上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