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630章 戰略方向之爭(第2頁)

  在汽車之中討論事情,除了司機之外,沒有第四人聽到。

  司機都是最心腹的人選,眾人也不會把真正的隱秘,拿到這種半公開場合上討論。

  陶桂帆有些糾結,他長嘆一聲,隨後開口道:“為兄在烏思藏過得很好。

  我們一手握槍,另一手握著銀幣。

  烏思藏的土司和活佛,對於我們的話,他們是不敢不聽。

  我在烏思藏這幾年,算是過的最舒心。

  回到京城之後,我才瞭解到,現在大都督府過得很不好。

  那些文官到處找茬,說大都督府的軍費超標,要砍掉多項武器更新換代,還有逐步降低軍費。”

  曲天聽到陶桂帆的吐槽,他一點都不意外。

  他在大都督府工作多年,對於朝廷文官的嘴臉,瞭解的更清楚。

  文官一直在孜孜不倦做著同一件事。

  那就是削弱軍方的實力,特別是一直佔比稍高的軍費。

  削減大量的軍費,用於各項工程與事務支出。

  只有把軍費變成官府的支出,這些文官才有機會上下其手,通過看似合法的手段,撈到這筆錢。

  大華帝國文武分治,文官與武將一直鬥爭不休。

  除了在一些重大問題,選邊戰隊會影響皇帝對其的看法,文武能達成一致。

  在大部分涉及到文武兩方利益時,文官與武將都會爭論不休。

  曲天聽到這句話,對他基本沒有幫助。

  文官與武將出現爭端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現在大都督府實力強悍,只要沒有被抓到把柄,根本不懼怕文官的指控。

  現在可不是大明,武將需要給文官當奴才。

  “陶兄,這種情況很常見,你是在京城待的不長。

  只要再待長一段時間,對於這種事情你就見怪不怪了。”

  曲天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陶桂帆這人太不爽利,汽車的速度很快。

  他在不說明白,汽車就進入皇宮了。

  陶桂帆必須在皇宮下車,到時候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曲老弟對於文武之爭不感興趣,那為兄就談一談大都督府內部的爭端。”

  陶桂帆先是了寒暄幾句,隨後話風一轉,把事情轉向大都督府內的鬥爭。

  曲天聽到這句話,他神情一震。

  他預感京城之中有一個大漩渦,沒想到卻是大都督內部的爭端。他做出一副傾聽的模樣,等待陶桂帆說出具體的情況。

  陶桂帆不由自主的壓低聲音,道:“現在大都督府內部,對於帝國接下來的戰略,分成了兩派。

  一派認為應該西進,趁著中亞戰場和西伯利亞戰場取得勝利的優勢。

  帝國要繼續擴大優勢,徹底打通路上絲綢之路。

  讓帝國生產的大量工業品,可以通過絲綢之路沿途的國家消耗掉。

  另一派認為應該南下,帝國奪下南洋等地區,為帝國帶來了龐大的收益。

  北方草原的收益很少,既不能種植經濟作物與糧食,礦產資源少,生存條件惡劣。

  不只是沒有產出,某些地方朝廷還需要投入重金,穩定草原的局勢。

  南洋地區卻完全不同,他們有著充足的原材料市場,還能消化大量帝國製造的工業品。

  應該把有限的軍力,向南進行擴張,而不是向西佔領一大片草原和荒漠。”

  曲天聽著陶桂帆的講述,大部分事情是兩方勢力明爭暗鬥,進行角力的事情。

  他從陶桂帆的一些話語中,能聽出來陶桂帆是支持南下的一方。

  曲天在圖木府時,感受到步兵和騎兵師為了搶軍功,進行的各種明爭暗鬥。

  他剛開始還以為,京城的這場爭端,只是在延續當時的爭端,只是規模更大一些。

  曲天瞭解到更多的細節,他才看清楚這場爭端的本質。

  那是海軍和陸軍在爭奪話語權。

  南下必然會用到海軍的艦船,海軍能深入介入到戰爭之中。

  通過戰爭驗證海軍裝備的武器威力。

  朝廷如果選擇西進戰略,那就是純粹的陸軍擔當主力。

  海軍總不能讓軍艦在大草原上跑起來。

  南下的那一派,也不是說完全沒有陸軍參與。

  只靠海軍,沒有辦法攻城略地。

  他的好友陶桂帆能成為說客,這就是最佳的證明。

  曲天笑著說道:“陶兄,你的調令應該下來,我估計是東印度總督府。”

  陶桂帆頓時一驚,詫異道:“曲老弟,我表現的這麼明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