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582章 百家爭鳴大會(二)(第2頁)

王勝素有急智,其他人緊跟著李思源上場,很可能會自亂陣腳。

王勝上場之後,立刻就把最核心的東西拋出來。

他們必須擁護皇帝,才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這一點最為重要,是所有思想的地基,一旦失去整個思想都是空中樓閣。

“我們儒家大同學派,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實現天下大同。

書本中描繪的天下大同,是我們學派的最終目的。

我們這幾代人的使命,就是實現初步的天下大同。

百姓能填飽肚子,不因為飢餓寒冷而死。

老人、殘疾人、孩子都能得到撫養,不會橫死在街頭。”

李志升聽著王勝的演講,他臉上的笑意就沒斷過。

儒家大同學派,只是對外包了一個儒家的殼。

用著儒家的名聲,為他們的行為背書。

這是李志升之前的派系與舊儒派合作,手下吸納了大量的儒家人才。

不套儒家這個殼兒,這些人才必然會因為思想衝突而離開。

儒家大同學派的核心思想,就是李志升在皇帝蘇河身邊,聽到的很多理論。

特別是一些皇帝蘇河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的話,關於帝國未來的描述。

讓帝國每個人都能吃飽飯,這是皇帝蘇河一直唸叨的目標。

這個看似簡單的目標,皇帝蘇河都準備用幾代人,耗時數百年時間實現。

李志升在思考選擇哪個學派時,他就已經準備把這個目標融合進去。

他知道皇帝蘇河對於儒家一些繁文縟節非常討厭,儒家大同學派一點都沒有保留。

皇帝蘇河聽完,贊同道:“不錯,儒家的自我革新能力,還是非常強。”

儒家大同學派的出現,讓皇帝蘇河比較開心。

這證明他之前的決定沒錯,諸子百家互相競爭。

儒家為了不被淘汰,必然會進行一定自我革新。

在數千年裡,儒家已經與華夏文明深深的綁定。

有些儒家文化,已經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

皇帝蘇河也不想,徹底禁絕儒家,這根本不現實。

他之前的做法,也只是緊盯著朱程理學一派打壓。

左文雅上臺時,看到王勝挑釁的目光,他卻沒有理會。

他這次登臺,比任何人都自信。

大華帝國官場之中,心學的成員佔了七成之多。

他們心學就是大華帝國當之無愧的顯學。

左文雅認為,這次儒家能排在第一位,全是沾了心學的光。

“我是左文雅,代表儒家心學學派。

儒家心學學派擁護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團結在皇帝陛下週圍,輔助皇帝陛下治理天下。”

皇帝蘇河看到這些人,簡直是驚弓之鳥,他們不斷強調支持皇帝。

他向曲向陽問道:“除了孟子學派,還有哪個學派因為皇帝不重要嗎?”

曲向陽立刻回道:“陛下,這是獨一份,怪臣審核不嚴。”

皇帝蘇河吩咐道:“通知下去,不用強調各個學派對朕的擁護。

他們的意思,朕已經收到。”

君臣兩人繼續聽著,周圍喇叭中響起的聲音。

“心學的思想最核心的一點,就是知行合一。

心學子弟的所思所做要同步,一件事情只有實踐過,才知道這件事是否正確。

萬事以實踐為準,做事情要有充足的證據做支撐。

通過知行合一的方式,找到心中的理想。

為了心中的理想,奮鬥一生。”

於文和聽著卓文雅,闡述知行合一的力量。

他對左文雅的表現很滿意。

心學發展到現在,它已經與陽明先生傳下來的心學,出現了很多細微的差異。

特別是鄭王王仲策之前在國內時,他與皇帝蘇河多次商量,最終確定了心學的思想體系。

沒有皇帝的大力支持,心學也無法短時間,就推翻了朱程理學。

哪怕是同為儒家,這個速度也是極為迅速。

心學的核心思想,那就是實踐出真知。

皇帝蘇河喜歡腳踏實地的官員,不喜歡空談務虛的官員。

心學之中,幾乎沒有嘴炮清流的生存空間。

正是因為心學的知行合一思想,大華皇家科學院的學者,他們之中有很多人,也加入了心學。

皇帝蘇河聽完心學的介紹,誇讚道:“仲策離開之後,心學一如既往的堅持,很不錯。”

他的佈局之中,儒家心學學派,一直是大華帝國的主流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