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嘯木 作品

第338章 遼東戰事(第2頁)

  在建奴軍事失敗之後,他們負責追擊。

  兩軍配合之後,能把步兵和騎兵的長處發揮出來。

  第八軍都能和海軍跨軍種合作。

  我們都是陸軍,兩軍合作更加容易。

  第四騎兵師,就讓他們守住後勤補給線。

  只要後勤不失,我軍能從錦州港源源不斷獲得後勤部海運過來的物資和彈藥。

  我們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蘇虎和李大壯兩人互相討論遼東戰略,達成一致意見之後。

  他們召集兩軍的軍官,共同討論這次進攻建奴的方案。

  蘇虎作為聯軍的統帥,他最先發言道:“我們已經決定與第一騎兵師、第二騎兵師、第三騎兵師,這三大騎兵師聯繫。

  我們負責正面戰場,奪取各大城市,壓縮建奴八旗兵的生存空間。

  我們在正面戰場取得勝利之後,建奴必定會逃竄,騎兵師負責追擊建奴的殘軍。

  我們即將發起總攻,從遼陽出發進攻瀋陽城。

  你們所有人都要認真打好這一仗。

  這將會是我們在遼東,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這場戰爭,我們有著大炮和充足的炮彈,奪取城市不難。

  大家仔細考慮一下,建奴如果棄城逃跑,他們會跑向哪個方向。”

  李大壯笑著分析道:“建奴逃跑的路徑,無外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他們肯定不會向南逃,建奴絕不會這麼傻,直接撞向我們的戰線,與我們血拼。

  我估計建奴也不會像西逃,西方有著三大騎兵師。

  那裡又是蒙古部落的勢力範圍。

  蒙古的大片部落,已經向我們臣服。

  哪怕是沒有向我們臣服的部落,他們也不會接納八旗勢力。

  在草原上,可沒有忠誠這個概念。

  一個勢力的實力衰弱,他們就在草原上失去了一切,會被強大的勢力瓜分。”

  第三軍參謀長秦相坤分析道:“我認為建奴會向北逃,北方的大興安嶺等原始叢林。

  這是建奴的老巢所在。

  他們沒辦法守住瀋陽城,必定會逃向老巢。

  深山老林環境惡劣,我們對這個地方很陌生。

  但建奴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

  這有利於建奴殘部存活。

  他們必定會選擇熟悉的地方逃跑。”

  第七軍參謀長對瑞德,提出他的觀點。

  “我有不同的看法,大興安嶺的深山老林,養活一些小規模的漁獵部落,那完全沒有問題。

  例如建奴早期的部落時代。

  但現在建奴的人口膨脹,哪怕是食物這一項,都沒辦法靠漁獵維持生活。

  他們必定要耕種,要依靠大型城池維持自己的勢力。

  建奴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封建勢力,不能把他們看作一個大型遊牧部落。

  建奴的制度依靠奴隸制,這種制度為他們提供龐大的資源。

  當建奴沒有了包衣奴才,他們整個制度必然會解體,建奴這個勢力也隨之滅亡。

  這絕不是建奴之中,聰明人想要看到的局面。

  建奴選擇向北逃,他們那是自取滅亡。

  根本無法抵擋我軍的圍剿。

  我認為建奴會不惜一切代價,選擇向東攻打朝鮮。

  朝鮮已經被他們佔領,那裡還有一定數量的建奴駐軍。

  最關鍵的一點,朝鮮有龐大的人口,能為建奴提供足夠的包衣奴才,保證建奴的制度不崩潰。”

  蘇虎聽著秦相坤和段瑞德的猜測,他們兩個人的猜測,都有一定的可能性。

  “建奴現在只有兩個選擇,他們應該不會選擇固守瀋陽,那完全就是在找死。

  我軍早已經做好準備,立刻出發,向瀋陽發起總攻。

  我會寫信給三大騎兵師,讓他們多留意瀋陽北方的動向。

  同時派出一個旅,防守安東府。

  哪怕是沒辦法抵擋住建奴東進,那也要守住安東這座城池。

  保護城池裡面的數十萬百姓,不能再讓他們落到建奴的手中。”

  蘇虎與眾將研討方案,他們做好方案之後,決定對建奴發起總攻。

  第七軍第三師師長崔秀珠作為先鋒,遼陽城十來萬大華陸軍。

  他們整理好行囊,正式向瀋陽發起總攻,準備收復瀋陽城。

  蘇虎同時以遼東都督府都督的名義。

  他寫信給第一騎兵師師長章萬思,第二騎兵師師長洪瀚,第三騎兵師師長韓明通。

  讓三大騎兵師,配合遼東都督府的主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