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瘋 作品

843章 困境與轉機

    看著老支書走了,周安東來到邊正河身邊,蹲下來,摸著那挺機槍。



    “這是啥機槍?”



    機槍他看著眼熟,因為經常在抗日劇中看到,但就是不知道叫什麼。



    “蘇產1910,當年剿匪,它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說著,邊正河嘆口氣,然後就像撫摸心愛的玩具一樣,摸著槍。



    “當年,老關叔是民兵連長,後來他把槍交到了我手上,每次都是我親自保養。只不過,經過今天這個事情,上面肯定要把機槍和迫擊炮收上去了。”



    周安東好奇的問:“早幾年,我們那邊民兵都把武器上交了,咱振興村兒怎麼還保留著?”



    “因為咱們這邊地廣人稀。”邊正河組織著語言,“咱村兒距離鎮裡是最近的,其他村兒相對就比較遠了。



    而鎮上派出所,正式民警只有四個,臨時的有五個,一共才九個人。一旦有什麼突發情況,人手肯定不夠,縣局出警也來不及。



    所以,考慮到現實情況,振興村兒的民兵和武器就保留了下來,真正的目的是協助派出所處理突發情況。”



    周安東明白了,振興村兒民兵連,就跟此時的國企保衛科性質一樣,因為這個時候全國警力都不足。



    一旦有突發情況,或者發生大案要案,警力不夠的情況下,就要跟國企保衛科借人。所以,國企保衛科不但佩槍,還有一定執法權,只要不是刑事案件,內部就可以處理。



    只不過這種情況也不會持續太久了,在改革開放以前,主要是從傳統社會中,存在的自治體系,結合群眾路線實現了國家以極少的警力,保持國內穩定的目標。



    但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經濟發展較快,人口流動大,原先的自治體系逐漸被打破,面對新形勢的考驗,再嚴格控制警力編制,顯然已經不適合當下需要。



    所以在九十年代中期,地方開始自主招錄,全國加在一起,大概擴編30萬警力。當然30萬人聽起來不少,但在全國來看,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