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小刀 作品

第336章 詩韻又來了!(第2頁)

  這裡三教九流,人員極雜,白羽只是幾個騰挪,就悄然無息地淹沒在人海之中。緊接著施展“空空之術”,一個晾衣架上面就少了幾件衣服。

  當衙役們在白羽落馬的地方四處搜索,這時候一個扛著麻袋,步行蹣跚的中年漢子向碼頭走去,衙役問道:“喂,前面那個,見沒見到一個從馬上面跳下來一個年輕人。”

  中年漢子憨笑了兩下,畏縮地沒有做聲。衙役們厭惡地擺了擺手,像驅趕蒼蠅一樣趕走了他。

  就這樣在衙役熱火朝天的搜索中,化身為中年憨厚大漢的白羽一步一挪地離開了“案發現場”,成功逃出生天。

  逃出來的白羽再次化身為一名中年婦女,返回到客棧之中。由於火勢太大,大火生生地將客棧燒成了一副框架。幸運的是救火及時,只有這個客棧受損。

  白羽的心稍稍有點愧疚,想著等到廬州收復以後,到呂小九那裡申請些資金,彌補這位掌櫃的損失。

  客棧的大火已經撲滅,如喪考妣的客棧老闆正在接受衙役的訊問,當白羽聽到高若男沒有受傷以及被抓,終於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

  白羽不敢多待,轉身又離開了客棧。

  此時的白羽陷入了迷茫,廬州說大不大,說小卻一點也不小,臨走的時候他並不知道高若男和崔婉瑩的落腳點,白羽知道他和大部隊失散了。

  廬州之大,他白羽該何去何從,白羽迷茫地看向曾經那座熟悉的院子,白羽先是跑到白府蹲守高若男,他確信只要她們沒有被抓,高若男還會再次來到白府。

  來到白府後,看到白府把守森嚴的官兵,白羽就放棄了幻想,在這種條件下,如果沒有其他的助力,進入白府的可能性為零。而高若男和崔婉瑩同樣在廬州兩眼一抹黑,能有什麼助力呢?

  白羽害怕引起元軍的警覺,再次匆匆離去,至此,白羽徹底陷入了迷茫,突然白羽感覺自己要昇華了,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其實總結來說就是一句話,白羽失去方向了。當白羽走在路邊,看到一個破舊的牆邊,歪歪斜斜地寫著“彌勒降生,明王轉世”的字樣,白羽義無反顧地向自己最初的地方走去。

  白蓮教在廬州同樣耕耘多年,時不時地就會爆發頭裹紅巾的白蓮教徒起義,所以地牢裡才會關押大量被捕的白蓮教徒供殘暴的滿都拉圖試刀。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民生困頓的底層百姓大量地加入白蓮教,甚至在某些地方,每個每戶都有一個佛龕,裡面供奉著彌勒佛和無生老母。

  白羽原來已經是白蓮教總壇的一名副堂主,按照後市的邏輯可以說已經是個中層幹部。可以輕易地認出那些人是白蓮教的教徒。

  白羽又輕車熟路地幹起了老本行,憑藉熟練的套話,不假思索地背誦經書,沒半天的功夫就贏得了白蓮教眾的信任,打入了白蓮教廬州的總壇。

  白羽走進了總壇所在,這裡是廬州最貧苦的地方,人人衣衫襤褸,有人奄奄一息地躺在那裡,孤獨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也是最絕望的地方,才能醞釀出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