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 作品

第六百五十章 投名之狀



                當天晚上,李璘率領大軍東撤了,他畢竟是在深宮裡長大的王爺,沒有見過戰爭的殘酷,一場大火便把他燒得失魂落魄,信心被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

    而長子李偒在潭州遭遇了南霽雲率領的兩萬騎兵,一戰即潰,三萬軍幾乎全軍覆滅,李偒只帶數百人狼狽逃回洪州,李鄴的大軍進入了袁州。

    李璘已經意識到一山不容二虎,對方徹底控制鄂州,又奪取了洞庭湖周圍和湘江沿岸州縣,包括潭州、衡州、郴州、永州、邵州、朗州、灃州等地,又進入了袁州,下一步戰船必然會奪取江州,把洪州包圍。

    這一次不用薛鏐和李臺卿勸說,李璘決定放棄洪州東遷宣州,率大軍向江南東道和淮南道發展,儘管師出無名,但李璘也顧不上了。

    豫章縣內一片混亂,贛江碼頭上,數百座倉庫都被打開了,士兵們將一隻只大木箱搬運上了戰船,裡面全是銅錠,足有數百萬斤之多。

    從隋朝開始,鄱陽湖周圍和贛江沿岸便是朝廷最重要的礦產地之一,包括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信州等等,各州都有大礦坑,由永平監統一進行管理。

    到開元年間,江南西道的礦業達到了頂峰,數十萬人晝夜在礦坑裡採礦,又運到洪州和饒州進行冶煉。

    唐朝還在永平和豫章設立了鑄錢所,就地鑄錢,然後把銅錢運往長安。

    唐朝前期和中期的採礦業都是私人經營,律法明確規定‘天下諸州出銅鐵之所,聽人私採,官收其稅。’

    但這些私人可不是一般人,基本上都是京城權貴和地方豪強,朝廷不僅徵稅,還要收購一部分他們的銅錠。

    私人採礦冶煉沒有節制,但朝廷鑄錢卻有定製,每年鑄多少錢都有規定,所以倉庫的粗銅錠堆積如山,還有粗銀,還需要繼續精煉才能得到高純度的銅銀。

    豫章縣一直就是極為重要轉運中轉地,贛江旁倉庫多達數百座,朝廷和私人都有,裡面各種金屬和木材堆積如山,李璘全部把它們佔為己有,現在他要撤離洪州,這些戰略物資他當然要跟隨運走,為此,他徵集上千艘船隻,專門替他搬運物資。

    季廣琛也來到倉庫群查看情況,他現在已被任命為洪州刺史,軍權被李璘剝奪了,江夏慘敗,李璘嘴上說和他無關,實際卻讓他承擔了所有責任,免去他右軍主帥之職。

    負責轉移物資的是江南西道都轉運使韋子春,他也是李璘的心腹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