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而立 作品

1087 無奈之舉(第2頁)

這樣一個非常清楚、由來已久、關係社稷民生的重大事實,長期得不到有關部門應有的重視和解決,甚至有意無意被隱瞞、被遮蓋?調查報告給出的答案是“以縣為主”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問題。從客觀上說,這是一個原因。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某些革命老區,財政收入少,地方經濟欠發達,整體發展程度低,無論是國家公職人員還是企事業單位職工,收入普遍偏低,這是肯定的。但是,除了這個原因以外,權力作怪、分配製度不公卻是更重要、更本質的原因。

調查情況還顯示,自從全國進行工資改革以後,95%以上的縣級政府迅速按照國家政策按時足額給公務員發放了各項工資待遇和補貼,即使貧困地區也不落後,“一項都不能少”,可謂動作迅速,反映靈活,步調一致,用足了政策。但與此同時,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除了國家轉移支付給老師的工資兌現外,其他津貼補貼卻是一律按兵未動,可謂心存默契,彼此心照不宣,甚至一些地方把專款專用的國家轉移支付給老師的工資都以各種名目剋扣挪用了。這正是當年很多地方教師集體鬧事的初因。

國家出臺相關政策,落實了教師的績效工資待遇,而且配套了各級財政共同支付的制度。按說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可是,為什麼三江省執行了剛剛兩三年,竟然突然又出現了拖欠大半年績效工資的問題?

上面轉移支付下來的錢哪兒去了?

省裡應該轉移支付下去的錢又為什麼不撥付下去?

這樣的情況,別說教師們有想法有意見,就是自己這個省長也想不明白啊,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省裡這樣做?

城鄉差距造成的行業內部不公,已經成為社會分配製度不公的集中表現。同是吃國家口糧的人,越是艱苦的地方,付出的勞動和艱辛程度越大,獲得的回報和待遇相應就應該越高,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也是一個最基本的準則,人們也才會樂意到那些地方去,這是人們常說的工資倒掛。可是現在的事實剛好相反,越窮的地方待遇越低,回報與付出嚴重不成比例,有很多農村教師甚至連基本的生存都存問題。以前是地方財政負擔,這種情況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為什麼在工資改革、工資由國家統一轉移支付後,這種情況仍然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