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而立 作品

968 普遍現象

這所希望小學是一個悽苦愛情故事的延續。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陽大鵬南下打工,與玉陽縣一位老鄉相識相愛。女朋友曾是該玉陽縣一個叫大坪村的一位小學教師,她對陽大鵬說,好想掙錢後在家鄉辦一所希望小學。不幸的是,女朋友不久死於一場車禍。陽大鵬悲痛之餘,牢記住了女朋友未了之心願。

原來的大坪小學是幾間搖搖欲墜的危房。1997年,村裡決定將學校推了重建,苦於無資金,便在全村集資:每個勞動力出250元。這令許多貧困山民叫苦不迭。陽大鵬得知此事,專程回到家鄉將打工7年的所得7。8萬元全部捐獻出來,建了這所“大鵬希望小學”,他還做了名譽校長。這在玉陽縣還有歷史記載,教育局編寫的一本書中,聲稱該校是“全國由農民個人捐資興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學”。然而,這所小學僅用兩年就廢棄了,原因是“生源減少,優化配置”。該村的20多個學生都到兩公里之外的另一小學讀書去了。

學校的廢棄,沒有任何人對陽大鵬作過一句解釋。調查組問團縣委,工作人員說不知此事。

站在荒蕪的學校前,曾家輝的心情還是很沉重的,他能理解捐資人的感受。

從大鵬希望小學出來,曾家輝又帶著一行人去了附近的貓兒衝村希望小學。這一所希望小學建設的年限更久一些,不過目前這所希望小學是用來種莊稼、養豬的。“貓兒衝村希望小學”是玉陽縣第一所希望小學,但也僅用了五年時間就被廢棄了,新世紀更替的那一年,被當地村民以1萬元買下。現在呈現給調查組的是佔地3畝的學校操場被用來種玉米、土豆,學校廚房則用來養豬、養雞,教室、教工宿舍用來住家和堆放雜物。學校裡的一石碑上還刻有“捐資助學功德無量”的字樣。

當地村支書說,“這原來是一所完全小學,原有周圍7個村300多名小學生在此讀書,到2000年只有70餘名學生,於是撤併到附近的民族小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