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而立 作品

967 問題根源(第2頁)

一位記者當場表示擔憂,“據說這個縣裡有的希望小學成了豬圈,這怎麼對得住捐款人?”

曾家輝沒有反駁,而是深思道:“這種情況有待查實。但從目前情況看,上個世紀末建的希望小學,因為規則沒有出臺,大多數希望小學不合符希望小學建設與管理規則,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改革,一些學校不可避免的出現撤併,廢棄的學校出現賣給農民種莊稼、養豬養雞,或作為村委會辦公之用,或一片荒蕪,這種情況不是哪一個縣的特色,而是全國不同程度存在的普遍現象,這有時代的烙印在上面。”

無疑,這種情況確實傷害捐款人的感情。

調查組在全國首所農民個人捐資的玉陽縣農村就證實了這一點,一個捐獻了打工7年全部所得7。8萬元的捐資人援建的“大鵬希望小學”,僅用兩年就廢棄了。當調查組聯繫他提及此事,他在電話中是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顯然慈善感情挫傷。

捐資助學是一種重要的慈善方式。發達國家也有很多學校是私人捐建,如芝加哥大學由洛克菲勒捐資,斯坦福大學由斯坦福捐資,康奈爾大學由康奈爾捐資……錢捐出去後,會成立一個專門委員作為獨立法人進行管理,捐資人意願通過捐資時即定好的協議得到保證。

歲月變遷,有些變化卻總是難免的,如康奈爾大學後來就因為經濟原因交由政府接管,但政府還是受制於接管前談好的協議。慈善捐助即使因為不可抗因素而改變用途,也理應繼續用於慈善,捐資人最初的善意理應得到持久珍重。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捐資人願意看到自己的善款,合法地變成某些官員餐桌上的賬單,或座下的轎車。

對於這個希望小學現在成為一個養豬場的情景,曾家輝是痛心的,但事情並不能因為現狀就感情用事,這得看歷史進步的條件,他在電話中表達了對捐款人的慰問與感謝,並對隨行參與調查的記者們講明道理,“在希望小學變豬圈事件上,目前大多的批評是指向有關部門缺乏前瞻性和科學規劃。這當然算不得錯,但就算有了前瞻性規劃,再好的規劃也免不了有部分趕不上變化之處。希望小學被廢棄,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慈善最好還是由民辦而非官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