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而立 作品

963 深入查訪

身赴災區的這些日子,曾家輝白天在現場協調有關學校建設事項,晚上就抽空找來自各地的企業瞭解有關捐助希望工程的相關情況。

不瞭解不知道,一瞭解還嚇一跳。

其中一家企業反應了一個情況,他們公司以前通過正規希望工程渠道,一對一捐助的二十名兒童,在一年內只有三名明確收到他們的捐助款。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發現曾讓他們感動流淚的學生來信,有八封竟然是假的,信中稱收到捐助也是假的。

這讓身處災區悲痛的同時,有些憤怒了。

“真有這事麼?”

“真有。”這位企業的一位副總還拿出了幾封信出來,“你看,這就是那八封假信!”

“哦。”曾家輝伸手接過來看了一看,“你們這次救災來,還帶著這個?”

“是啊。”

這位副總有些氣憤的道:“我們結對幫扶的這幾名學生就是川省的,順便帶著過來核實一下情況。結果…。唉!”

曾家輝沉吟半響,道:“您能講一下詳細情況麼?”

“當然。”

原來,早在八九前,這家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向川省與清江省的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各匯去幾萬元,以一對一結對子的方式,捐助了兩省各二十名兒童。一對一的方式是捐助者款項專用於一固定兒童,小學期間每學期資助幾百元。當時,兩個基金會寄來收據,確認收到了匯款。企業按發來的受助者名單,給每個孩子寫了封信,表示資助意向。一年之內,川省有十五個孩子陸續回了信。令人奇怪的是,其中有十三個孩子問,錢什麼時候能收到?第二年,這家企業致電川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查詢。隨後,企業就接著收到七封回信,七名兒童來信都表示收到了錢。可這七個信封筆跡完全相同,而且是同一時間寄自同一郵局。企業於是懷疑信件的真實性,請川省青少年基金會再次查詢,不久基金會答覆,解釋是因為地處山區、大部分學生郵寄書信不方便,有的要步行幾十公里,因此由受助學生寫了信後由老師在回城學習時統一寄出。由於這家企業是私人企業,公司老總也是農村孩子出身,家庭原來十分貧窮,靠鄉親資助才完成學業,因此他對貧困兒童別有一番特殊的感情。所以,決定不僅要幫助他們的學業,而且要面對面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現在對這二十名川省的孩子來信心存疑慮,於是決定利用這次救災之際,爭取能與這些孩子取得聯繫,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