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點慈善家 作品

473 新式黏菌人


  黏菌軍團正在成軍,相關的改進和優化仍然沒有停止。

  “大腦存檔”被王齊又更新了兩個版本,現在在黏菌人單體培養陣列區的正中心,多了個標準模型罐,這是靈體實驗員們提供的標準黏菌人標準神經元完全版“存檔”,不含大腦,只有脖子以下。

  王齊弄出了一種新的黏菌,它本身就更像神經元,甚至有用突觸施放信息素的能力,對其他黏菌,組成神經網是燃燒生命,對新黏菌來說,它們只是被凹了個造型。

  不過缺陷仍然有,它們的生命也不夠長,但耐久實驗的那套已經維持了三個月,仍然可以發送完整度超過95%的“神經網圖紙”給單體培養罐。

  它的功能也就只有利用寄核體“集合”功能,給其他類型的黏菌發“圖紙”。

  藉助該標準樣本,有效縮短了身體置換的時間,從原本的六天縮短到四天。

  這個時間仍然不夠短,王齊計劃把標準模型繼續擴展,力求把黏菌人更新身體的時間縮短到一天左右,時間越短,同等規模的黏菌中心,就可以服務更多的黏菌人。這裡的規模,主要是登記、安全等現場人員的數量。

  在黏菌人的生命週期這邊,也在想辦法。

  現有的研究,已經拿到了黏菌人的全生命週期各位置溫度的變化,這也是黏菌生命走上終結的主導因素。

  黏菌對溫度的需求和很多單細胞動物、真菌類似,在14到40度區間裡,溫度越高越活越,40度以上,會顯示指數型衰亡曲線,在56度時,24小時存活率低於千分之3。

  被寄核體控制的黏菌,低溫環境的表現和自然生物有些區別,但也沒有本質差異。

  14度以下,隨溫度降低,黏菌開始轉入半休眠和休眠狀態,休眠程度越高,寄核體對黏菌的控制力也越強。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艾蓮娜的老家,“鬼”會在冰期誕生,因為足夠低的環境溫度,可以幫助寄核體在“集合”過程中降低能耗。

  這套溫度測量表有什麼用?

  可以解釋關於黏菌人的很多問題。

  首先,黏菌人的崩潰,並不是因為黏菌“發燒”死亡帶來的,而是由於構成人形的黏菌,極大多數無法從攝食食物中獲取營養,活活餓死的。

  其次,早前使用的散熱盔甲,實際是通過降低黏菌的活性為代價,帶來延壽效果。

  類似於每天堅持鍛鍊的人和宅居者的差異,很明顯,如果兩者體重一致,都不吃食物只喝水,每天鍛鍊的人一定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