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點慈善家 作品

371 代表“時代”的機車


  軍事體系遭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民用裝備卻又有跨時代的推進。

  機車總廠近兩年的籌備後,拿出了2200千瓦既小馬力約3000馬力的內燃機車,命名為本茨,簡寫成“benc(z)”。

  機車總廠成立後,前後總計只生產了不到十二輛400到500馬力的蒸汽機車,馬力沒怎麼動主要是因為本茨當初就覺得蒸汽機效率實在低,沒前途。從鐵路局一側出發,也不希望各車輛差異過大導致一系列維護問題。

  但在這個過程種,蒸汽機車也並不是一點變化沒有,實際上十二輛車總計有四個細分型號,對傳動、高壓氣體系統、鍋爐結構、管線與各種表等均有改進,那一百馬力的變化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除鍋爐之外的成果,也移植到了內燃機車上。

  這次的內燃機車最後並沒有選用最初試製的v12缸型柴油機,而是用兩套直列八缸單機組合的,就算其中一臺突然爆了,也能先把車開到站再說。

  卡車覺得直列八缸太長,內燃機車還覺得短了呢,要不是直列十缸實在難以保證加工精度,搞不好還要用更長的。

  內燃機車除了熱效率質變帶來的強大動力,本身的結構也提高了行車安全。

  內燃機的發動機是中置的,前方是駕駛艙及駕駛員休息區,不但改善了重心位置,也使得駕駛員能透過整面的特種玻璃清楚的看到前方道路,避免一些非人員突入的道路事故。

  實際上在這數年的蒸汽機車運行中,出過兩次脫軌事故,都是因為蒸汽機頭遮擋視野,導致觀察員沒及時發現路面異常造成的,其中有一次還是客車脫軌,好在因為限速比較低,客車也比較輕,沒有發生致死情況。

  內燃機車在道路觀察上就具有天然優勢,駕駛員在駕駛位上保持站立,甚至能看到幾米外鐵路正中間的人。

  然後,因為內燃形式帶來的熱效率巨幅提升,內燃機車開過同等長度所攜帶的燃料也變少了。

  用數字說明,蒸汽機車5%熱效率,一噸燃煤帶來的功也只有不到1500兆焦。本茨機車的鐵路局簽單版本,熱效率改進到38%,一噸柴油帶來的功能達到17500兆焦,是數量級的碾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