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點慈善家 作品

161 土法量產(第2頁)

  他在哨站外,未來的鎮子內部圈了塊地:“在這裡建一棟房子,夠三十人住宿和辦公即可,撥款稍後就到,由哨站負責僱傭市民建造,之後轉交給城管局。”

  人多了,就要擔心是否有法外狂徒專門來這裡搞事,城防軍都是利刃族,存在語言障礙,不可能替代城管局的工作,所以還要抽調人手建立分局。

  把哨站升級安排好,回到城裡就聽到了對王齊而言最好的消息:陶瓷坩堝燒出來了。

  工業時代的冶鐵業,坩堝一般都用在鍊鋼方面,因為那時的冶鐵爐早就能做到不間斷出鐵水,完全用不著坩堝。

  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眼前的條件連鐵器都沒有普及,更不要說焦煤、純氧、配方助溶劑這些。

  鐵匠們的冶鐵法,準確些應該稱鍛鐵。

  鍛鐵既通過熔爐加熱鐵礦石到白熾態,火鉗夾出來進行捶打,捶打的變形加熱(摩擦生熱)效果可以讓白熾態維持幾分鐘,如果讓利刃族來敲或許能維持十幾分鍾,整個鍛鐵期間要反覆送回熔爐再加熱。

  鍛鐵法存在一個嚴重問題,礦石變成可自持形狀的生鐵前,隨時會因錘擊崩出高熱碎片,非常危險,因此鍛鐵法每次鍛造的鐵塊都很小,完全沒有效率可言,一爐一天20公斤已經是極限。

  為了能改變一群鐵匠湊一起幹活的局面,在現有條件下達成真正的量產,不用反覆取出鐵礦石即可煉成鐵錠,坩堝幾乎是唯一出路,至少能保證穩定高溫加熱環境下鐵水不濺的到處都是。

  重點還是缺乏助溶劑,只能用土法助溶,比如草木灰、粘土粉等,這些東西只對生成礦渣、去硫有一定效果,對於降低鐵礦熔點起不到多少作用,成品生鐵質量也較為一般。

  陶瓷坩堝和瓷盤子不是一回事,坩堝為了能在熔爐裡用,必須做到足夠厚實,這樣傾倒高溫高密度鐵水時才能保證不損壞,期間每一點厚度增加,都是一輪技術升級,哪怕是配比完全沒問題,也可能出現異物殘留、燒製缺陷等等情況。所以一開始安排這事的時候,王齊也沒指望很快見效。

  現在陶瓷坩堝雖然做出來了,可大小還不行,對提升產能的幫助十分有限。

  不過還是獎勵了一波,特批了五百元發給鐵廠現在的負責人和陶匠們,希望他們再接再厲。

  陶瓷坩堝的熔點能輕易突破兩千度,往低了按石英熔點1750度算也沒事,最大的優勢在於高溫性能好,強度遠高於粘土坩堝,有希望做成一鍋裝載幾百公斤鐵水的大小,而粘土是絕對沒戲的。

  既然坩堝現在已經摸到門路,高爐也可以提上議程了。

  鐵廠用的爐子,王齊只在他們原基礎上加了初級熱風技術,既利用廢氣為進氣預熱,和當初給季莫維奇弄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