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御舟回返(第3頁)

而進入運河河段,虛空中的殺機就悄然的消失。

徐州早就被納入了大夏版圖,戰火遠離,商貿雲集,入目所見,大部分的百姓眼中都有光。這是希望之光。

或許不是每個百姓都能安穩度日,也有窮困潦倒之人,但無論再窮困,只要有手有腳,願意賣力做事,就能看到希望。

船上,被俘虜的漢軍大將虞詡、狄青、段熲,還有沒有歸附的曹魏文臣,都看到了這些景象。

虞詡號稱儒將,除了統兵之能外,對於經學典籍、治理地方都有不淺造詣。

他更接近於讀書人。

而真正的讀書人心中都有著一股上報君王下安黎庶的情懷,他的修為受到了限制,但目光沒有影響,在看到大夏百姓的那種昂然,以及眼中的希望之光後,他的神色便有些許變化,像是受到了觸動。

狄青也受到了一點影響,原本沒有變化的神色,對大夏生出了一點興趣。

至於段熲和另外幾個被俘的將軍,都垂著目光,看了一下大夏境內的情況,就收回了眼神。

「漢軍的這幾個大將,都是歷史少有的人傑,等回到金陵之後,要記得不斷派人上門勸說,讓他們儘快歸附我朝……」

王景在御舟上,注意到了這些人,於是便吩咐道。

虞允文說道:「說服狄青將軍應該不難,虞詡將軍若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應該也能說服,但段熲……臣感覺難以勸服啊!」

段熲雖然追求名利,但並非貪生怕死的軟骨頭,他歷史上為了名利權勢不惜投入宦官一黨,但這些是政治鬥爭,和大軍征伐不一樣。

段熲身為將軍,絕對不會在大軍戰敗後向敵軍搖尾乞憐。這是他的底線。

若是強逼,段熲寧願放棄性命。

這種郎心似鐵之人,最難說服。道理他都懂,但就是不願意放下。

「無妨,盡力即可!即便不願歸附,朕也會網開一面,留下他的性命……畢竟是歷史少有的名將!」

王景不以為意,隨意擺擺手。

他更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時間的力量!對方能堅持一年兩年,能堅持十年二十年麼?

等王景摘取最後的果實,成為神州之主,不要說是段熲,即便是李唐、秦漢,也要向他低頭。

虞允文點頭稱是。

這時,御舟上的傳音法壇被激發,虞允文立刻前去查看消息。

片刻後,他返回稟報。

「陛下,裴尚書傳回消息

,並請命返回金陵!」

虞允文說道。

裴矩在關中停留了一段時間,還代表大夏和秦國簽訂了盟約,不過在東漢王朝覆滅的消息傳出後,秦國的態度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遠在關中西部的秦國,也對如日中天的大夏產生了忌憚。

這個消息,王景早已知曉。

不過為了得到第一手的關中情報,裴矩和吳用又在關中和漢中多留了一段時間。

不久前吳用傳來情報,在諸葛亮、龐統張飛等人返回漢中後,王翦率領的秦軍頓時遭到了遏制,當東漢的幾個大將前去支援後,更是把秦軍擊退數百里,壓到了褒斜道的南面谷口。

當初蜀漢派了大將和數十萬兵馬支援襄陽,東漢上下是承情的。

岑彭賈復、吳漢耿弇等人雖說更願意投奔劉徹,但當他們知道了漢中的局勢後,賈復岑彭專門飛馳漢中,反過來支援蜀漢。

蜀漢多了兩個天境強者,開始佔據優勢。不過王翦穩紮穩打,雖然敗了幾陣,卻無礙大局。

雙方想要決出勝負,還需要一段時間。

而關中的秦漢對峙,隨著東漢殘餘的精華納入西漢,漢軍的力量正在迅速上升。

秦國眼睜睜的看著東漢眾多名將名臣加入西漢,讓西漢實力暴增,卻沒有任何辦法。

王景推斷,一年之內,關中必然會爆發大戰,並且還是關係到兩大王朝氣數消長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