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遠播(第3頁)

    俗話說看人論跡不論心,既然他們願意為自己效力,王景就給他們立功的機會。

    ……

    隨著泗洪大軍的班師,大量的物資、俘虜運往東湖,還有五河附近的許多百姓,他們經過允許,也選擇離開戰火不斷的五河,前往北面安家。

    五河水道縱橫,並且比鄰淮河,以後肯定少不了大戰。

    這樣的地方,只適合立下軍鎮。

    等王景的勢力再次擴張,延伸覆蓋淮河之後,這裡才能安全,所以許多有識之士都選擇了北上。

    就在大軍班師的過程中。

    王景和前秦符融大戰的結果,終於突破了大軍、斥候的封鎖,傳遞到周圍對王景有所關注的勢力當中。

    洪澤湖東側的大河北側,一座浩蕩的軍營駐紮在河邊。

    南側的淮河之上,有大量的戰船來回穿梭,聯繫著北面軍營和南面。

    軍營之中,懸著一杆吳字大旗。

    這是吳王楊行密的大營。

    此時營帳之中,一個留著三寸鬍鬚的魁梧男子神色凝重,正在翻看探子傳來的重要情報,在軍營的兩側,分別坐著幾個文武。

    這魁梧男子自然便是自號吳王的楊行密了。

    他出身低微,不過體魄過人,在歷史上先是憑著超過常人的勇武出頭,後來機緣不斷,佔據了江淮之地,立國稱王。

    除了武略不行之外,無論是心機還是治政的手段都不弱。

    “泗洪王景,勢大難治了……”

    看了探子傳來的情報,楊行密把信件遞給身旁的文士,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他身邊的文士則是謀主袁襲,深受楊行密的信任。

    袁襲迅速的翻看情報,沒有說話,又遞給了旁邊的戴友歸……

    營帳內的幾個人,是吳軍的核心。

    文臣謀士是袁襲、戴友歸,而武將則是李神符、王茂章、周本……

    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能力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