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86章婚喪同辦(第2頁)

 竇嬰瞞著()

 第86章婚喪同辦免費...co

 ..

 家人,自己跑出來給武帝上書。武帝看了,召他入宮,於是將灌夫醉酒鬧事的前後向武帝稟了,並說灌夫罪不至死。武帝認為他說得對,就賞賜竇嬰,叫他一起吃飯,說,這事可以到長樂宮去辯論。

 其實,武帝心裡已經有了決斷,他是要放灌夫的,可是為什麼把辯論的地方選在長樂宮呢?長樂宮是太后的居所,太后是田蚡的姐姐。這樣豈非會給人一種偏向田蚡的錯覺?武帝這樣做的可能有兩個。一個可能是,他還沒有從建元改革的失敗陰影中真正走出來,他還不是那個乾綱獨斷的漢武帝,還要看母親王太后的臉色。把辯論的地方設在東宮,也算是給王太后一個交代。

 另一個可能是,王太后和田蚡的勢力擴展得太快了,武帝有些摸不準,因此藉著這次東宮辯論,查看田蚡對諸位大臣的影響力。沒想到,事情很快超出了他的控制範圍。

 竇嬰到了長樂宮,極力稱讚灌夫的品德優點,說他只是醉酒鬧事,丞相田蚡硬栽贓其他的罪名給他。田蚡針鋒相對,說灌夫的所作所為,驕橫恣肆,大逆不道。灌夫的族人平日裡確實太過分了,鐵證如山,魏其侯於是理屈難言,他知道問題都在田蚡身上,情急下就控訴他宅邸逾制,貪贓枉法。

 田蚡道:"如今天下太平無事,我因為是皇親的緣故而做了丞相。可是我所愛的不過是獵狗、駿馬、音樂、田宅,不過是歌舞的伶人和能工巧匠製造的稀罕玩意兒。魏其侯就不然了,他與灌夫日夜膩在一塊兒,招募天下豪傑壯士議論風生,說短道長,研究天象的變化,盯著兩宮的動靜,希望天下大亂好乘機立功。唉,我真是不曉得他們想幹什麼!"

 相信看到這個五短身材的胖子說出這麼離題萬里但又刁毒無比的話來,任是誰也要跌破眼鏡。

 武帝下問朝臣:"他們誰說得對呢?"

 這時候御史大夫韓安國站了出來。

 韓安國深諳為官之道,他說得非常"有趣":"灌夫的父親灌孟為國捐軀,灌夫拋卻生死,本人荷戟馳入吳軍軍營,身披數十創,勇冠三軍,這是我大漢朝的壯士,若沒有大罪惡,只是因喝杯酒起而爭執,實在是不該殺頭。魏其侯說得很對。可是灌夫作女干犯科,掠奪百姓,家中積累了鉅萬之資;他的家族橫行潁川一帶,他本人又屢次侮辱皇族,踐踏陛下的骨肉,這就是所謂的"枝大於本,脛大於股",不懲辦他實在危險,所以丞相說得也對。到底怎麼辦,我這個愚人實在想不出,只有寄望於陛下的聖明裁斷了。"臨了還不忘去拍武帝的馬屁。

 主爵都尉汲黯向來剛直不阿,他直接佔到了魏其侯一邊。他的好友內史鄭當時也跟著站在竇嬰一邊,可是武帝讓他陳述理由的時候,他又懾于田蚡的***,不敢堅持到底。剩下的人都低下頭看自己的腳尖,不出聲。武帝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了這個樣子,於是把怒氣都發洩到鄭當時身上:"你平時不是總對我說魏其侯、武安侯的長短奧秘?現在要你說話,你就畏首畏尾,活像轅下的馬駒,我要把你們一起宰了!"說完轉身就走,跟王太后一起吃飯去了。

 辯論一開始,王太后就在論辯現場埋下了眼線,所以對前後過程知道得一清二楚。武帝入席半天,卻見太后根本沒有動筷子的意思。武帝不知說什麼好時,太后怒道:"我還沒死呢,他們就欺負我的弟弟,假使我真的不在了,我孃家一族豈不任人魚肉?皇上難道是石頭做的嗎(一點主見也沒有)?幸虧你還在,他們隨聲附和、見風使舵,假使你不在了,這幫人還有誰值得信賴!"武帝見母親發威,道歉說:"竇嬰、田蚡都是宗室外戚,不好偏袒,所以召集大臣在東廷辯論。不然的話,隨便找個獄吏就能把這事了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