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57章 冒頓千里求親(第2頁)

   “樊噲當斬!”

   說這話之人,正是中郎將季布。季布話剛出口,朝中當即寂靜無聲,幾十雙眼睛一齊射向他。區區中郎將,竟敢大聲喧譁,當著呂雉的面,欲斬樊噲。陳平勞苦功高,奉了劉邦的命,都不敢動樊噲一根毫髮。這中郎將未免過於大膽!季布曾是項羽的部將,勇猛無敵,屢次兵困劉邦。劉邦滅項羽後,季布擔心被誅,藏身朱家為奴,後經舉薦,入朝為官。曾經叱吒風雲的大將,能夠寄身大戶,甘願為奴,自然很是能忍。

   此時,朝中全是被侮辱衝昏了頭腦的人,恨不能即刻滅了匈奴。季布能忍,為人奴隸的辱他都受了,冒頓的信對他沒絲毫影響。季布冷靜分析形勢,覺得對匈奴不能硬打。季布說樊噲該斬的理由是:樊噲面諛。諛,就是諂媚。法令規定,欺騙皇帝者死,何況是面諛。

   朝臣聽了此話,不以為然,反覺得季布才是面諛之人。朝臣如此反駁,自然是想先斬季布,再讓樊噲領兵出征。季布講,當初高祖皇帝劉邦親自領兵三十萬,兵強將勇,謀士計深,尚且被困白登,連樊噲都被囚困。現在樊噲說只要十萬就能踏平匈奴,這難道不是當面欺騙呂雉?他又舉例,說秦朝就是因為修長城以抵禦匈奴,廣徵徭役,才導致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以致亡國滅種。戰爭的創傷還沒癒合,樊噲就當面諂媚,慫恿戰鬥,一旦發兵,天下必然大亂。

   當初劉邦率領諸武將,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兵平城,本想一舉殲滅匈奴,重振蒙恬當年的雄風,讓邊疆百姓居有所安。然而,剛到平城,劉邦一行人眾就被困七日七夜,衣食難繼,兵將餓得連張弓的力氣都沒有,因此天下人送劉邦幾句歌詞:

   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

   朝臣視白登之困為大恥,不輕易提及,如今一聽季布說起,朝臣對匈奴的恐懼陡然大增。待季布說起秦末農民起義,朝臣更是擔憂大漢步秦朝後塵,因進軍匈奴而亡國。季布說完之後,大殿鴉雀無聲,朝臣深感驚恐,各歸其位,似乎都在回想白登之困。

   漢朝正因為吃過匈奴的大虧,後來才使出和親這一招下下之策,以求雙方互不侵擾,等國力強盛後讓子孫後代去找匈奴算賬。朝臣因一時羞辱而氣憤,將長遠之計拋到腦後,被季布點醒後,都建議繼續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