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嫪毐之亂(第2頁)

    秦王聽聞趙太后反對自己親政,非常生氣,心道趙太后原本並不熱心政事,這兩年無非是為了嫪毐才攬權的!現在不肯放權必然也是因為嫪毐!心中對嫪毐更加憤恨。[space]

    此時,李斯暗中調查成蛟謀反一事,已經有了結果,他暗中向秦王彙報:“成蛟謀反確實是被逼迫的,秦軍攻打趙國從秋天一直打到冬天,將士們還都穿著夏裝,負責後勤的令奇卻為討好嫪毐,遲遲不肯把冬衣運到前線,將士們都怨聲載道,戰心全無。”[space]

    李斯看了一眼秦王,只見他臉色鐵青,不知道心中在可憐成蛟還是憤恨嫪毐,李斯接著道:“樊於期早就有謀反之心,看到這種情況就極力勸說成蛟謀反。起初成蛟並未同意,但隨著戰事的惡化,成蛟也害怕回咸陽後遭受責罰,因此不得已同意了樊於期的建議!混亂中,成蛟被嫪毐潛伏在軍中的刺客殺死,樊於期眼見無望棄軍逃跑了!”[space]

    秦王氣憤不已,一掌拍在桌子上,桌子上的酒杯全部被震倒,酒水灑了一地,宛如冤死的秦軍將士的獻血![space]

    秦王怒道:“奸猾小人!嫪毐、樊於期,寡人必將你們五馬分屍,將頭顱懸掛於城門之上!”[space]

    李斯從未見過秦王發如此大的脾氣,趕緊跪倒,道:“大王請息怒……”[space]

    秦王轉過頭來,怒氣漸消,道:“李斯,你怎麼看待這件事?”[space]

    李斯頭腦快速的盤算著,答道:“嫪毐、樊於期都罪大惡極,五馬分屍亦不為過!但是,我大秦以法治天下,賞罰分明,如果朝令夕改何以服天下?”[space]

    秦王打斷他的話,怒道:“你的意思是不為成蛟正名了嗎?”[space]

    “大王息怒!當時成蛟謀反的案子是趙太后和嫪毐一手操作的,相國和丞相也都是認可的,並且上面還有大王的御批,如果現在翻案,無異於否定了整個朝堂,以後對天下也就失去了威望!”李斯誠惶誠恐的答道。[space]

    秦王長嘆一聲,他心中知道李斯的話是對的,但讓他嚥下這口氣真的非常之難!他無奈的說:“你下去吧,你記住這件事要爛在肚子裡!”[space]

    通過這件事,他更加渴望親政,或許親政之後就不會這麼容易被人矇蔽了。[space]

    幾日後早朝,呂不韋、熊狀特意把已經多年不聽政的華陽太后請了出來,由於一直是秘密進行的,趙太后和嫪毐並不知情,見到華陽太后來到朝堂,很是驚訝,一種不祥的預感油然而生。華陽太后雖然已經離開朝堂,但名分上仍然高與趙太后。[space]

    果然,朝會不久,呂不韋便再次提出讓秦王親政的建議,道:“兩個月後就是秦王二十二週歲生辰,按大秦的習俗,生辰時應當舉行冠禮,並且在此之後親理朝政!華陽太后和趙太后也可以放心國事,頤養千年了!”[space]

    一言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瞬時議論紛紛,大臣們見華陽太后出來本來就心懷疑慮,料想必有大事發生,現在果然驗證了心中的猜測。但是否親政畢竟是王族內部的事,大臣們誰也不敢插嘴。[space]

    趙太后面色鐵青,她非常惱怒呂不韋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便再次將如此重大的事情提出來,並且還把華陽夫人請了出來,看來是志在必得!趙太后只得調整情緒,儘量用平穩的口氣道:“如今秦王尚年幼,恐難以託付國事。此事無需再議!”[space]

    “趙太后不要太擔心了,鳥兒不飛出巢穴,怎麼能練就飛翔的本領,政兒也已成年,這幾年的所作所為都符合一個國君的要求,並且如今朝堂之上都是可以擔當輔佐重任的大夫,我覺得我們可以放手了!”華陽太后道。[space]

    “臣等必定會竭盡全力輔佐大王成就大業!”熊狀一呼,百官也都跟著喊了起來。[space]

    秦王趁機道:“祖母和母親請放心,孩兒一定不負所托,親賢遠佞,振興大秦!”[space]

    趙太后見今日之事已成定局,難以扭轉,只得悻悻的道:“既然眾卿都願意支持政兒親政,我也就放心了,只是這需要個緩衝期,政兒冠禮前秦王印璽仍由我保管,有什麼大事也仍然需要我跟華陽太后同意後才能決定!冠禮之後我便將印璽交還大王。”[space]

    呂不韋見趙太后願意把權力還給秦王喜出望外,高呼萬歲![space]

    嫪毐此時在朝堂上一句話都插不上,臉都漲成了豬肝色。[space]

    下朝後,嫪毐迫不及待的找到趙太后,道:“太后難道看不出這是呂不韋的陰謀?您一旦不臨朝聽政,呂不韋便可為所欲為,把朝堂上都換成他的人,戍衛京城的力量也會掌控在他的手中,我們就成甕中之鱉了!而且,我聽說他要向秦王告發我與你私通的事,這是要致我們於死地啊!”[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