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異人回秦(第2頁)

    異人聽後也甚是感動,泣道:“我孤身一人在外久矣,不想咸陽城中還有人為我考慮,在我心中早已把您當成母親了,請受孩兒一拜!”於是跪下行大禮。

    華陽夫人忙道:“即是自家人,就不用客氣了。你今天既然穿楚服來見我,我為你改名為子楚可好?從今往後我和楚國都會支持你的。”

    異人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自從宣太后聽政,楚人在秦國的影響力可謂如日中天,雖然後來宣太后死,穰侯被廢,但秦昭王、安國君的正妻仍然都是楚國人,得到他們的支持,無異於得到了半個朝廷的支持。於是再拜道:“謝母親賜名,從此以後我就是子楚。明日我便稟報父王,請他為我正式更名!”

    華陽夫人十分高興,二人又談論了些宮中舊事和異人在邯鄲的軼聞,半個時辰過後,子楚告辭,華陽夫人又道:“我本欲留你共進晚餐,但想你剛剛回國,必然很多事情需要去處理,我也不便留你,以後你久居咸陽,必是來日方長!”子楚拜謝,此時他惦記的是自己的生母夏姬,一刻也不想耽擱。

    子楚出了華陽宮,直奔夏宮而去。夏姬本是韓國公主,在後宮並沒有什麼勢力,姿色在安國君眾多妻子中也只算是平常,因此子楚在咸陽時夏姬並不得寵,安國君似乎也沒有仔細考慮過夏姬的位置。幾年前子楚被確認為繼承人之後,夏姬才顯貴起來,在太子府後宮的地位僅次於華陽夫人。

    子楚見到夏姬,泣不成聲,母子二人相擁而泣,良久才漸漸止住,眼見天色已晚,夏姬命人安排晚餐。席間,子楚詳細地講述了在趙國為質的經歷,很多是夏姬略有耳聞的,也有很多是她從未聽過的。她現在最關心就是子楚的婚事。如果是在秦國,子楚早該像其他公子一樣娶幾房妻了,便問:“此前聽呂先生說你在邯鄲娶了一個當地的女子為妻,並且生了一個孩子,此事是何詳情?”

    “確有此事,在趙國孩兒形單影隻,一切都是呂先生做主操辦的。趙姬本住在呂府,那日我去做客,見其舞姿婀娜,楚楚動人,便多看了幾眼,呂先生見我喜歡便贈予我。趙姬為我生育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做趙政。”

    “原來是這樣!以後趙姬曾住過呂先生府上的事情不可再對外人提起!如果有人以此來汙你的名聲實在是難以說明。本來兒女的婚姻大事都要經過父母操辦,只因你遠離秦國,才如此草率!”

    “孩兒明白,此次回來全靠呂先生,我對他完全相信!”

    “你一人在外面這麼多年也辛苦了,只是為人處世還是要多一份戒備,不能太過天真。”夏姬提醒道。雖說呂不韋把自己的兒子送給華陽夫人為養子,子楚的以後會更加顯貴,但身為親生母親,心裡多少都會感到彆扭,因此她對呂不韋一直心存戒心。

    “母親請放心,這麼多年在外面也經歷了很多,自懂得識人辨性!”

    娘倆又談了良久,後半夜子楚才回去休息。

    子楚和呂不韋回咸陽不久,安國君便讓呂不韋作老師,教授子楚治國之道,同時參與政事,然而呂不韋卻只答應做子楚的老師,卻謝絕在朝堂上任職。

    回到住處,呂不韋的賓客問道:“聽說安國君請先生進入朝堂,而先生卻拒絕了,我私下裡認為先生不該錯過機會啊!”

    呂不韋道:“如今昭王尚且健在,他對我並不是很信任,我只是一個外人。而我目前對朝堂的局勢也並不瞭解,處理政事難免犯錯誤,這對我以後十分不利,因此不如靜觀其變,等待更換的機會!”賓客乃心悅誠服。

    自此,呂不韋開始廣招門客,不管是秦國人還是山東六國之人,只要有有一技之長的均可進入呂府,沒過多久呂不韋的賢明便傳遍天下,投奔他的士人也越來越多。

    不覺間子楚已經回咸陽居住了兩個多月,子楚日日思念趙姬和趙政,不久便病倒了。太醫診完脈之後,問道:“公子可有幾房姬妾?”

    夏姬道:“在宮中並無姬妾!”

    太醫道:“那就對了,公子此病是陽火中燒所致,須娶幾房姬妾!多多調理便可恢復!”

    夏姬便同安國君講:“如今子楚為世子,身邊卻無姬妾,亦無子嗣,只聽說在趙國有趙姬母子,而如今秦趙之戰日甚一日,消息斷絕,作為母親,我很想為子楚再尋一門姻親。”

    安國君道:“夏姬言之有理,自古都是父母為子女操辦婚事,我們也須盡心。”

    “韓王有一女,年方二八,是我的侄女,賢惠懂禮,我想差使者前去結成這門婚事。”

    “有勞夫人了,此事你盡心去做吧!”

    得到安國君的答覆,夏姬便來探望子楚,道:“你如今已經快三十歲了,身邊卻沒有正式的姬妾,為母想為你再結一門親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