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鹽大伯伯 作品

第189章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李白《俠客行》

    “少年遊俠,中年遊宦,老年遊仙”是代代俠士們永遠走不出的怪圈。在中國,“俠”文化可謂是經久不衰。從《史記》中對遊俠的稱讚到《水滸傳》中民間群俠的謳歌,再到金庸筆下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無不包含著中國俠客及其精氣神所會聚而成的文化。

    李白蕩氣迴腸的《俠客行》,無疑讓每個人都感到熱血沸騰,提劍斬樓蘭的霸氣便從此油然而生。整首詩歌都為世人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一人一劍一匹馬,一曲詩歌一壺酒,神龍見首不見尾,以天為蓋地為廬。也可以得見,那名俠客來去如風,飄逸灑脫。世界如此之大,他的心中卻沒有絲毫的牽掛阻礙;又可以見到,他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無拘無束,天地之間任他遨遊;也可以毫無保留地相信地他一諾千金,縱使千里之外,百萬大軍,仍然可以取敵人項上人頭;同時他又不求回報,只是因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縱死也沒有絲毫畏懼。這就是俠士,這就是俠士的生活,存在於古代明堂蒿萊之間的特殊階層,存在於江湖的每一個角落。

    一種根深蒂固的俠客情結便逐漸在中國人的心中產生,演變成一段段熱血沸騰的今古傳奇,從先秦開始,悠悠幾千年便彈指而過。縱觀每朝每代,關於俠客的逸聞傳說總是沒有間斷而且劍氣縱橫。春秋戰國有專諸刺吳王僚;豫讓為智伯報仇,不惜毀容毀聲,三番四次刺殺趙襄子;聶政豪氣沖天前去刺俠累;而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